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人物名片
周明(老周哥),1950年生于贵阳,一级演员,贵阳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2004年至2021年担任贵州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六届、七届理事,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曲艺大赛评委,四、五、六、七届贵州文艺奖评委,贵州省文联委员,贵阳市政协委员等。
曾常年到工矿基层演出、出国演出一去就是很长时间,曾在剧场连续演出相声剧达半年之久,曾在省市两级电视台用相声的表达方式主持新闻节目,曾着力扶持年轻相声演员繁荣贵州曲艺……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标路金华园小区,72岁的知名艺术家周明除了每日观花赏草,还经常和省内外文艺界人士交流心得。板寸头,中等身材,脸上常挂着亲切的微笑,地道的贵阳方言一出口,相声味道立马弥漫开来。
知青、代课教师、锅炉工、修理工……周明很希望这样的工作履历出现“一点波澜”。1971年,他报考贵阳市曲艺团,由此开启崭新的艺术生涯。训练不到半年,他就与知名相声演员孙宝奎一起讲相声《喇叭声声》,贵阳市民从此记住了“周明”这个名字。
有孙宝奎这位名师指导,周明的进步很快。1976年,中国文联与中国曲协在北京举办全国曲艺调演,经过全省选拔,他与知名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大徒弟、中铁二局的优秀相声演员周游搭档,代表贵州相声在京向侯宝林、郭启儒、马季等艺术家作汇报演出,作品是相声《幸福列车》,成为贵州相声演员进京表演相声第一人。
1979年,周明与孙宝奎合作,将刘凯等人创作的相声《财迷丈人》改编为同名贵阳方言相声剧,他扮演“财迷丈人”一角。这个讽刺嫁女要彩礼现象的相声剧,当年在贵阳市曲艺团剧场连续演出百余场,场场爆满,周明将“财迷丈人”的自私贪财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大受观众欢迎。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还进行现场录音,节目播出后反响更为强烈,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财迷丈人》版本。
多年来,周明留下了《找堂会》《歪批》《王金龙与祝英台》《财迷丈人》《买房的九种死法》《农家乐》等一批代表作。《中国曲艺文库——相声大词典》对他的评价是:“周明捧逗俱佳,表演风趣幽默,擅长柳儿话,学唱富有韵味。”
在周明的舞台经历中,到省外演出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1980年,他作为贵阳市曲艺团演员队长,带领演出小分队赴云南慰问参战部队。2004年,中法文化交流年,身为贵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的他参加贵州省艺术家代表团到法国做文化交流演出。情景剧《中国参与》在法国巡演4个月,演出20多场,周明扮演舅舅一角,其塑造的丰满的人物形象给法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周明走进贵阳电视台新创节目《天天摆故事》,成为一名主持人,艺名“老周哥”。该节目突出地域特色,以“故事+新闻”的形式向观众传递贵阳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用相声手段讲新闻,周明认为这是一种创新探索。
“老周哥”接地气、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让其所讲的新闻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每晚黄金时间,贵阳观众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身着唐装的“老周哥”亮相。荧屏中,坐在案几前的周明手中折扇一摇,有板有眼地说起了开场白:“天天有故事,天天摆故事。”从2006年到2008年,他在《天天摆故事》这个热播栏目中摆了400多集的故事。观众觉得“老周哥”讲的新闻故事不仅有相声味,更有烟火气。《天天摆故事》很快成为贵阳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天天摆故事》火爆之时,周明的腰椎却出了问题。休息一段时间,贵州电视台公共频道筹办新创节目《天天来帮忙》,邀请他担任主播。该节目和《天天摆故事》一脉相承,于是每晚8点半,周明又在贵州电视台做起了电视直播。
《天天来帮忙》虽是服务类节目,但也有一定的新闻性。如果说不是纯粹的新闻,那就是周明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把自己最新掌握的信息及时告知观众。“我发觉做这样的节目,确实在帮很多人的忙,为此我觉得很充实。”这个节目一播,就播了3年多。
周明的主持风格可谓独树一帜,轻松的语气、亲切的方言,相声味和新闻味相交织的表现手法,使得周明“跻身”大众电视明星之列。在栏目播出的几年中,“天天来帮忙周哥热心肠”成为贵州观众的口头禅。周明走在街头,都有素不相识的路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尽管周明天天乐在其中,但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只好告别演播室。
回忆起几十年的从艺经历,周明感受最深的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荧屏里能留下让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形象,就是最大成功。而作为省曲协负责人,周明更担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在省曲协主席的17年任期内,省曲协取得的可喜成绩,都与他的着力推动密不可分。
新世纪以来,贵州的曲艺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在桐梓、思南、兴仁、都匀、瓮安等地成功举办的第八届至十四届“杜鹃书荟”曲艺大赛,是检验贵州曲艺创作水平的一个风向标,725件分别获得文学创作奖或节目奖的作品,体现了贵州曲艺发展的成色。省曲协牵头组织编撰、中国曲协出版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等丛书,提升了贵州曲艺的理论水平。省曲协举办的贵州省中青年曲艺创作培训班,开展的“曲艺走进高校”“民法典”宣传等活动,将人才培养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使得贵州的曲艺人才传承不断。
“省曲协坚持把出精品、出人才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推出了一大批观众喜欢、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周明说,好作品需要人才支撑,为此,省曲协积极鼓励创作,以作品托举人才,以人才推动作品,一批佳作应运而生:创作的布依八音坐唱《抗天歌》、布依族花灯说唱《贺灯乐》、侗族琵琶弹唱《侗寨歌节猜歌谜》等具有浓郁贵州地域特色的曲艺作品,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表现出色;谐剧《辣子鸡》、水族旭早《水寨除魔》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节目奖,实现了该奖项在贵州“零的突破”。
在周明看来,引名师进贵州,是贵州曲艺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举措。2009年11月,周明专程从成都邀请评书艺术名家李伯清到贵阳给贵州的曲艺人才开课,为李伯清推荐了9个贵州徒弟,并参加了李伯清的收徒仪式。
近些年,周明多次到“春黔社”等曲艺社团,鼓励和指导年轻人。“春黔社”是西南首家民间相声小剧场,2009年创立至今已有12来个年头。“‘春黔社’的蕴意就是‘贵州的相声’,希望能给贵州相声的发展带来新的春天。”周明对新时期的贵州曲艺寄予了厚望,他希望今后的曲艺艺术家能传承老艺术家们的精神,创作出更多与时代合拍、具有地域特色的好作品,在表演上精益求精,将贵州曲艺带向更宽广的舞台。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