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昌2月3日电 (记者 李韵涵)“每当修好一幅古画,让百年前的艺术重焕光彩,我都特别有成就感。”今年61岁的吴福明是一名古画装裱修复师,已在江西省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内修了近40年的古画。
吴福明正在对一幅近代的书画进行揭裱。 李韵涵 摄
由于历史原因或保存条件的限制,古画会出现发霉、破损、残缺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古画装裱修复师就是“书画医生”,他们给残破古画“做手术”,让其“起死回生”得以继续传承。
现存于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的多幅朱耷真迹,经过吴福明的“妙手回春”后保存下来,并重新供世人参观。 李韵涵 摄
中新网记者见到吴福明时,他正站在操作台前修复一幅近代的书画。用水浸湿书画仔细刷洗后,吴福明用镊子仔细将覆在画心上的命纸小心揭下,这两个过程称之为“洗画”和“揭裱”。“修复古画本身就是一件细致的事情,需要细心和耐心,慢工才能出细活。”他说。
“最关键的就是‘揭裱’,这一步没做好就无法进行后面的修复了,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吴福明称,一次书画修复宛如一场“手术”,所有过程环环相扣,出了一点差错将会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今年61岁的吴福明是一名古画装裱修复师,已在江西省南昌市八大山人纪念馆内修了近40年的古画。 李韵涵 摄
“每一次修复多多少少都会对画产生损害,如果不是到非修不可的地步,是不会修画的。”在吴福明看来,古画修复应该“修旧如旧”,最好能用年代相近的材料进行修复,如果没有与年代相符的材料,就需要人工做旧,以保证纸张颜色一致。
40年间,吴福明已经修复几百幅古画,有的耗时几天,有的耗时两年。现存于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的多幅朱耷真迹,经过吴福明的“妙手回春”后保存下来,并重新供世人参观。
“如果一幅画不去修,可能没办法展示出来,也可能就此不存在了,但由于我的工作,能让它‘重获新生’或者保存更久,那我的工作就有意义。”吴福明说,每当古人留下传承几百年的艺术在自己的手上焕然一新,都特别有成就感,这是属于自己的“历史的责任”。
吴福明和他的徒弟正在修复一幅书画。 李韵涵 摄
“装裱修复这门技艺只能通过一对一传授,教科书上的只是皮毛,同时还要通过一张张画的修复磨练而积累经验。”吴福明认为,古画装裱修复中的每一步手法,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画需要传承,古画修复技术也需传承。
如今,吴福明已退休,被八大山人纪念馆返聘后专心带徒弟,将古画装裱修复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完)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