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著名国画家罗永光先生作品欣赏
著名画家罗永光先生,号越鲁舍人,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会员、淮北市五届、六届、七届政协委员、淮北国画院专业画家,先后毕业于安徽省文化干部学校、安徽师范大学。
自幼酷爱书画,初习芥子园传,后监唐宋时期之古品,七十年代初拜著名书画、篆刻家王少石先生为师,后求教于著名书画家陈叔亮先生、韩天衡、徐子鹤先生。罗永光对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等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注重写生,游名山大川,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寓变于法度,师外造代。
罗永光的作品浑厚、沉着、明快兼而有之,表现力度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博采众长、不落陈套。对当代画坛大师潘天寿、李苦禅作品更是心摹手追、习研不止,正如著名书画家张建中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提到“永光同志画有苦禅,天寿之长”。
罗永光作品经常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并参展,其作品发表于《中华日报》及《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安徽日报》、《贵州日报》、《文化周报》、《安徽青年报》、《安徽体育报》、《贵州工人日报》、《画苑》、《东方航空》、《都市发展报》、《经济新闻报》等几十家报刊。并被本市电视台,外市电视台做了个人专访。
罗永光撰写的论文《论文人画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国家在2002年评为“新时期全国学术成果”一等奖,2004年“中华纵横”全国书画征文活动二等奖。作品在法国巴黎,比利时等欧洲9个城市巡回展出。作品在泰国曼谷国际艺术展中心和泰国中国画院举办的“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展”中荣获荣誉金奖,并被泰国曼谷中国画院收藏,2010获文化部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罗永光作品在中国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湖南、贵州、黑龙江、甘肃、四川、河南、北京、内蒙等地展出,并被国家博物馆和展览馆收藏。近年来在国家级大展中连获大奖。个人传略编入我国大型辞典近二十部,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收入。作品被十多个国家国际友人收藏。
罗永光擅长写意花鸟、兼攻山水和人物,以梅、兰、竹、荷更有独到之功。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以画为乐,刻苦用功,勤奋不止,正如罗永光自己所说:“画家的路就在自己脚下,朝哪里走,要靠画家自己去选择。”
我踏进永光先生的画室,一股浓烈的古朴、悠闲中充盈着神秘感的气息就迎面扑来。我的视线立即聚焦在三只粗广朴素而造型别致的陶罐上。壁上狰狞牙的木雕面具,悬挂着的佛珠、葫芦,书橱里那只开片裂瓷的古盆、高矮对比的瓷俑似乎都有一阵联想的历史感从古玩、精装画册的隙缝里向您袭来。
这种艺术氛围就使永光先生在此缔造他的绘画世界。一块黑底绿色的匾额,“石兰斋”三字散发的书卷气,舒适的家居,俊秀的儿子,一桌子贤内助煮好的菜肴,以及永光先生嘴角常浮露的笑容,在我看来,无不都有东方文化中的精髓,闲怡,祥和,乐观以及神秘。
也许永光先生国画里具有的东方精神,使他的作品年初时被泰国曼谷中国画院所收藏的原因,那张来自异国文化单位出具的收藏证书成了他书橱里陈列的众多荣誉里的重点。他的作品已出入东南亚数十个国家的收藏室,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荣获国家文化部政府最高奖“文华奖”。
门上悬挂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他对应用国画特有的晕化来表现柔软羽毛的技法,使我惊讶。以及永光先生画笔下的鸭子算是憨态可掬中常有惊觉机灵的神态,成为永光先生花鸟画中最具灵性的特征。也许是东方民族对繁复世道坦然置之的心态表露。
我浏览他众多画作后,最重要的印象是他画路宽广,具有探索精神。他的画有没有什么仿效大师的迹象,但处处有传统国画里优秀的灵气。承接、改革,具传统与现代的融洽,但没有陈腐俗套。一丛松针、几片翠竹,昂首翘尾的喜鹊、傲气凌人的小鸟,闲憩漫步的露鸶,都各具风采,自有自己的灵魂。
渊源悠久的中国古文化,沿革里难免混入平庸,如何摆脱俗旧的困惑,该是有出息艺术家的首要目标,吟咏了几千年的风花雪月,描摹了几千年的梅兰竹菊,难免落入僵腐的尘埃,不断在挣扎里创新,是艺术家与工匠之间的基本差异。在我和这位淮北市画院的专业画家初识交谈里,我最欣赏他的是创作中表现的原创力,以及他在构图,立意,技法上探索的精神。我不是说这位不惑之年的艺术家已登峰造极了,正是觉得他的前景尚待他更积极的开创,我以他的自信保证正是他的创新。
我见过几幅他尝试用夸张、变形、半具象的手法画的和平鸽,很明显受了西方绘画的影响,所用明纯的原色色块具有水粉画工艺图案的成分,但原则上还是很中国的。
艺术空间的留白和简练又是永光先生画中的追求。《雁去秋来冬眠香》大块的空白使感到秋高气爽,云飘风动。《潇湘四面风西急》中使用洒泼墨的技巧,使画面上水流雾动,充满了风雨的情趣。特别是《天乐图》渺远的飞鸟把山树的一大片空白衬托得天宙之广袤,使观者意识到个体人在大自然里的弱小。
一幅廖廖数笔的清供图,几枚红椒食里,置于盆里,壶杯和散发幽香的几株腊梅遥相呼应。几乎整个画面题满了毛笔字,组成了一个素色的屏幕,静物又成了舞台上必不可少的几位主角演员,演出潇洒飘逸的戏剧。
这种高度的凝练和简洁,使我想起了传统的京剧。一个空空的虚拟的手势:开门、挥鞭、撑篙就把情节生动地传递出来。东方文化就是这样通过历史的积淀,使它在世界上立足并产生魅力。
永光先生告诉我,常去上海名家洪丕模处交流,他除画画,又练草书,刻草,收藏古玩,阅读佛道,易经,古文笔记,我意识到永光先生在修练自己,把内涵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并且以中国的、东方的民族艺术正向世界走去。
永光先生送至门口,还是笑容可掬,像东方的弥勒,这位在相山脚下斋室里做学问的画家,这位乐观就是东方的韵味。
正如著名画家张建中先生在永光画所题:永光同志画有天寿、苦禅之长。
工商导报、安徽经济新闻网记者 祝海洋 范为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