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是许婷最激动也最期待的日子,因为这天她可以拿到最新一期的《上海壹周》了。不过,吸引许婷的可不是琳琅满目的时装图片或者美食地图,她的“猎物”在报纸C版的“星座专栏”,那里的文字将为她揭晓下一周的命运。
“狮子座下周好旺呀,工作如虎添翼,健康运佳,财运平稳。”看到这儿,许婷不禁喜上眉梢。
比起许婷,公司职员范小姐最近却过得相当郁闷。“昨天和老板闹矛盾,果然被网上的星座运势言中了,双鱼座本周职场失意。”
时下,像许婷和范小姐一样痴迷星座预测文字的青年人不在少数。从报纸杂志到网络论坛,各种星座预测的文字随处可见,预测内容也从性格气质到恋爱模式、婚姻速配、职场建议以及健康指导等诸多方面,俨然一本人生百科全书。
星座甚至成为人际沟通的纽带。雨欣和晶晶如今是一对好朋友,她俩多年前相识,就是星座牵的“红线”。当时雨欣无意间一句“你是哪个星座?”让二人顿觉相见恨晚。
杂志编辑橙子恋上星座已经五六年了,她尤其擅长星座交友分析,对于与各类星座的人如何相处、哪两个星座的男女相配等问题,可谓驾轻就熟,朋友们快把她视为“星座小魔女”了。
“星座分析其实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除了需要观察天宫图、计算天体角度一系列天文学知识,还结合了心理学和哲学的智慧,这也是占星与一般算命最大的区别。”橙子的分析显得颇为专业。
不过比“小巫”橙子还专业的,是“大巫”闹闹。闹闹,“80后”,双子座女生,曾远赴英国学习占星,并成为英国占星学学会会员。如今,她不仅在数家媒体开设星座专栏,其博客“闹闹女巫店”,访客更是络绎不绝。每周三,她都会把自己对各星座下周走势的预测搬上“货架”。她在“小店”的门楣上写道:“不相信星座的同志都不是好同志。”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世界上的一切,原本都可以用星座来解释。
对年轻族群迸发出的如此浓厚的星座热情,某高校社会学系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桑志芹表示,星座的流行有多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现代人长期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寻求一个精神上的寄托以缓解压力,填补内心的空缺,而星座无疑就成为一个合适载体,它帮助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网友“夜未央”则更关心星座分析对于性格的剖析,“12星座的人性格各异,通过星座我不仅能更深刻地审视自我,同时能重新认识他人,这样对我以后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比如在与某星座的朋友相处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而当笔者提出星座预测为何精准的疑惑时,桑志芹老师将此归结于她们自身的心理暗示,“在看过所谓的星座预测之后,人会不自觉地接受它所传递出的心理暗示,从而对以后的行为施加某种影响,最后就很可能导致现实与预测相似,如此反复数次,人们会很容易形成预测准确的判断,并不断加深此记忆。即使结果有时候出现差异或表现得并不那么准确,人们也会倾向于忘记或忽略那样的结果”。
有趣的是,相比于女性的敏感,众多男性对于星座却并不“感冒”。
在一家知名外企工作的Kevin就笑称自己坚决“不信邪”,虽然每天都接受着女同事的星座熏陶,他却始终岿然不动,“星座这种东西玄之又玄,又不乏浪漫诗意的情调,很合女人的口味,而男人相对务实,更富理性,我就不会把生活寄托在这种虚无飘渺的遐想里。”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并不反对他人对星座的追求,每个人的喜好都值得尊重。
当然,“星座风”也招来了众多非议,社会各界对于星座文化的质疑和批评始终不绝,一些人纷纷把矛头对向所谓的“星座大师”,指责其披着神秘的“占星术”外衣,骨子里却全是迷信的因子。
“我女儿现在就是一星座狂,每天上网查什么星座运势。她怎么会相信这些胡说八道的玩意?”杨先生的女儿刚在读高一,对于女儿的追“星”行为,杨先生无可奈何。
烦恼的不只是杨先生,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痴迷星座的现状都忧心忡忡。心理咨询师王丹由于工作关系,曾遇上不少这样的案例。她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星座文化的自身特点对于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旦接触会很容易“上瘾”,往往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大到学业、事业、情感的取舍,一些心理脆弱的人就会被这些信息所左右。“而且由于预测的存在,青少年在犯错或遭遇挫折时就可以为自己找到退路和借口,形成自我安慰,从而逃避责任,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这些消极的人生观,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对眼下的星座热潮大可不必过分担忧。“青年人对于星座这样的新鲜事物有着一种本能的敏感和迫切的追求,这可以理解。但当他们获知了星座的本质意义后,就会渐趋理性,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应该相信新一代的判断力,采取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干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林教授对此保持乐观的态度。
而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对于星座预测只是抱以轻松娱乐的心态。“星座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至于脚下的路当然还需要自己走下去,再好的星象,也需要努力才能将它变成现实。”相信许婷的这番感慨,说出了大部分星座迷的真实心态。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