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为了进一步推动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搭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技能提升平台,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学生学业成绩,同时,也为乡村教育振兴作好衔接,助推教育高质发展。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设立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通知》(黔教办师〔2016〕88号)等文件精神,威宁县教学名师张达银、韩贵勇、名班主任钱光义工作室联合贵州省乡村名师陈兰云工作室,决定于2023年4月27日-28日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中学开展“如何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训活动。
(图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中学陈兰云校长在启动会上讲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次活动共四个工作室,分别从生物、音乐、班会课开展联合研修活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生物学科宋光叶老师的授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快速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收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做到想学,好学,能学的目标要求。她的课堂,从传染病的发展史视域,探讨中华民族从备受凌辱迈向伟大复兴的坚强岁月,整体刻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载着国家兴衰密码。
(图为威宁县羊街镇第二中学宋光叶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物理学科马关卫老师的专题讲座《谈“五个认同”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分别从国家与民族、执政党与发展道路及其文化等视角,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应然选择,是构筑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工程的自然选择。
音乐学科,十一中杨双老师执教的课题是《哀郢》,《哀郢》以屈原这一爱国诗人为背景,杨老师弹奏古筝,课堂上 杨老师随机请一位同学朗诵屈原的爱国事迹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习兴趣浓厚。引入课题后 杨老师对这首埙独奏曲做了吹奏示范,并对埙做了详细的介绍 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吹埙的感受,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求索精神,引用屈原的作品《天问》。让学生有敢于发问的勇气, 勇于求索的精神。 老师提问学生假如穿越时空,你想问屈原什么问题? 经过同学们讨论后 得到了学生踊跃的提问 老师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
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上,威宁县第十一中学代嘉佳老师执教主题队会《辨“五旗”,识“五徽”》紧扣主题设计,构思新颖,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五旗、五徽”,学生积极性高涨,爱国热情得到充分发挥。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把课堂完全放手给学生,充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课堂中穿插爱国教育,把上一辈对下一辈的嘱托贯穿其中,一改常态,形成多对多的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同学共同努力,星火相传,当国旗缓缓浮过每一位同学的头顶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全体大合唱更是掀起了整堂课的高潮。课堂最后全体同学大声宣誓,结束整堂课。
威宁县名班主任钱光义工作室主持人紧扣此次活动的主题“如何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坚守教书育人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钱老师是一位非常有教育情怀的班主任,他从新时代教师的定位去诠释了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分享了工作能力强的人具备的好习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应锤炼的基本功,教师如何管理好班级?自己从走进课堂到站稳课堂,走向优质课,再到技能大赛,每一个过程都是人生的磨练,从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和使命,他强调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公平的教育,都应该有着美好的未来,坚决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教学培养的是人中人,培养的是生命整全的人,教师应当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用“四有”“三者”好老师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中学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光荣使命,承载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责任与担当。显然,她并未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正在以矫健的步伐托起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威宁自治县民宗局)
统筹:刘禹涵
责编:刘岩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