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明湖观察 | 让大思政的土壤宽广肥沃起来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04 15:32:43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张瑾 点击: 评论:0

教,源于爱;育,成于恒。

教育是一项工程,不是钢筋水泥的修筑,而是用爱来铸造的良心工程。它不是哗众取宠,不是表面作秀,不是夸夸其谈,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是真真地教,实实地育,用心地爱,它不止在课堂、不止在校园,更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思政教育,不只是课堂上的思政,还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思政。要让思政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有思政的课堂,更要有课外大思政的肥沃土壤。

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守正创新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正能量的价值观念去感染学生,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理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是修身,要以自身充盈的学识、情怀去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人格魅力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愿意效仿的榜样。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要用情怀讲情怀,要用信仰讲信仰,自己爱才能影响学生爱,自己信才能引导学生信。教师自己清明,才能以己之清明唤人之昭昭,以人之昭昭唤众人之心润智明。教师具备了“四有”“六要”,才能教育和引导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学识、有担当、有责任、有家国情怀、有强健体魄、有健康心理、有创新能力、有工匠精神,知感恩懂敬畏。

有意教育,无意为之。一堂课用心设计和准备了不一定精彩,但不用心设计和准备,一定不会精彩。精彩的课,是师生彼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引导和共鸣,无需刻意,胸有信仰,缓缓道来,润物无声……一堂好课是对一个人的塑造,是对一个人不断去进行反思的引导,是一种启发,是对听者心灵的启迪,甚至是改变一生的影响。当学生“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时刻会想到这位老师”时,这位教师才“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但是,只靠课堂上教师讲好每堂课去实现培育一代人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关注好课堂之外的思政元素,培育大思政的土壤。当学生在课堂上从教师输出的思政元素中习得的知识、能量、情怀,在社会上能得到相应的回应,学生就会认为这些是有用的,是行得通的,就会相信并复制粘贴课堂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师生们在课堂上达成的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念就能够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得以传承和发展。师生知感恩懂敬畏的能量有了赖以存活的土壤,这样的思政就能久远。所以,思政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教师的责任,更是各个岗位和身边每一个人的责任。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治大国如烹小鲜,做思政似修堤坝。在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方面面,都蕴含着思政育人的资源和力量,所以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失去思政的土壤,就极有可能会让课堂上的思政丧失生命力。自己小时候希望遇到什么样的老师,现在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就努力去做那样的老师。当然,不论是教师还是职工,大家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养成自省、自查、自纠的习惯,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岗位,不用提醒和督促,人人自律,人人感恩奋进,形成人人是榜样、时时是榜样、处处是榜样、人人去效仿的氛围。

学校兴衰,人人有责。托之空言,不如见之实行。每一个人都把好“思想关”,思想正,行才端,才能成为心怀国之大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手和引领者。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质量发展思想来指引,需要具有高质量发展思想的高质量队伍来推动。专任教师、科研人才、行政人员、党务人员、思政队伍、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等等,任何一个个体都需要通过学习或者通过被榜样带动来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工作方法等,进而实现每支队伍的高质量成长,挖掘和发挥好每支队伍的高质量潜力和作用,实现高质量教学、高质量科研、高质量服务,高质量管理……每一项高质量工作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每一个群体就会在“大思政”宽广肥沃的土壤中开出自己的花朵,最终实现高质量“三全育人”,真正高质量推动学校发展。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教育资讯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