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出来的5A蚕被
一床蚕丝被6斤,等级5A,售价4000元,产地纳雍县勺窝镇。这是桑蚕产业在勺窝的终端产品,它宣告了一个产业转型时代的开始。
勺窝从未种过桑,养过蚕。
2019年,江西上饶人邓瑞式在勺窝试水种桑、养蚕。经贵州省农科院专家鉴定,勺窝生产的蚕丝达5A级标准。这个结果,令邓瑞式大吃一惊:“上饶的蚕丝怎么做都只能达3A,触顶了,没想到,勺窝随便一试,都是5A。”邓瑞式看到了桑蚕产业的光明前景。
一条条小小的蚕,吃进一片片绿绿的叶,吐出一根根细细的丝,一根根细细的丝,织成一床床柔软的被。从土地上的桑,到蚕床上的蚕,这牵动了种,牵动了养,牵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牵动了上饶邓氏家族的东桑西移,牵动了勺窝产业由黑变绿……
初夏,乡亲正忙着打理桑叶地,桑叶长好了,准备养蚕。这个种桑养蚕的村,叫没天地。
80高龄的老支书卢启贵曾在没天地当了近三十年支书,经历了寻找幸福的艰难历程。
那些年,卢启贵带着乡亲开山取石,烧石灰改土,修水库,引水造田。仅靠钢钎大锤、锄头撮箕,没天地村改良旱地水田3600亩,日子有了一抹亮色。
2015年,新任村支书胡方应与没天地村乡亲迎来脱贫攻坚新时代。
2019年,没天地村成立合作社,与邓瑞式执掌的纳雍瑞慧桑蚕养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种桑,养蚕,没天地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邓瑞式的超亿元投资
勺窝以煤闻名。煤炭产业式微,勺窝何去何从?
煤产业辉煌年代,邓瑞式就在这里开矿采煤。煤炭产业式微,看着成全过自己的这片土地,他有了更多思量。
2018年年底,勺窝镇分到2000亩种桑任务。镇政府希望邓瑞式领种500亩。他并未马上表态。
家乡上饶与浙江同处江南丝绸产业带,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邓瑞式做过多年丝绸产业的父亲仔细询问了勺窝气候条件、人力资源,建议邓瑞式先试。
邓瑞式随后到四川凉山、云南陆良等地考察,打算接政府的招。
2019年正月初十,他回到勺窝,注册纳雍瑞慧桑蚕养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试水种桑养蚕。
4月4日,500亩桑树种毕,当年6月,实际种桑3500亩。当年收鲜茧5万多斤,抽出的优质蚕丝全加工成蚕丝被。那一年,他支付农民工工资863万元,实实在在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初试成功,邓瑞式从上饶的家族企业引资一亿八千万元,引领勺窝17个村转型种桑16680亩,并在曙光、昆寨、雍熙、寨乐、沙包、阳长等乡镇推广种桑。“目前已投9000万元,我们想做6A级稀有蚕丝。”邓瑞式说,“那是用来做宇航服、防弹衣的顶级丝,话语权在卖方市场,不在买方市场”。
贵州省农科院专家检测,勺窝生产的桑叶,蛋白质含量1.04℅。邓瑞式说:“江西上饶的桑叶蛋白质含量只0.6℅左右,云南陆良也只在0.8℅—0.9℅之间,四川凉山好一点,也不过0.9℅左右。”
蚕丝质量与气候相关。好山好水好气候,好地好桑养好蚕,好蚕好茧抽好丝。这是丝绸产业的质量逻辑,邓瑞式深信不疑。
眼下,他正紧锣密鼓选种——通过试验,选择最适合本地气候的桑树和蚕种,大面积推广种桑养蚕。
产业转型的那时阵痛
“哪个要动我的土地,除非把我埋在里面。”2019年3月3日,勺窝镇务井村村民颜家顺的老伴李发群躺在自家承包地里,阻拦土地流转。
颜家顺本已同意流转土地,但李发群死活不同意,她要种包谷种洋芋。
从3月3日到3月30日的27天里,镇里副书记来过,驻村第一书记来过,驻村工作队来过,村支两委来过,工作专班来过,工作都停滞不前。最后,镇长李欢委曲求全,答应给李发群留菜地,颜家顺家的土地流转才尘埃落定。
春上嘴里放狠话,秋后思想变了卦。当年产桑叶,采叶能挣钱,李发群看见别人尝到了甜头,今年打算加入采桑队伍。
提起流转土地种桑养蚕,李欢有太多委屈。
2019年4月,已经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桑的务井村田坎脚组村民何登凯听别人说,清镇土地流转费是2000元/亩,他觉得自己上当,愤怒地拔掉自己承包地里的桑树。公司工作人员阻止,他喊来几十号人与公司工作人员对峙。李欢赶到,他直接将李欢推倒——得知自己推倒的人是镇长,他担心闯大祸,立即躺倒在地,试图“碰瓷”。村支书翟蕾解释劝说,何登凯怕把事闹大,认了错,给李欢赔了礼,同意流转土地。
“勺窝原是以煤为主的工业乡镇,一个产业的转型总要经历阵痛,农民对土地的感情难以割舍,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产业,群众不理解,不支持,这可以理解。看着这个新兴产业落地生根,为群众辟出了一条富路,我感觉再苦再累再委屈都值了。”李欢有感而发。
桑蚕农民的增收账本
补催青,是养蚕第一道工序。
用黑布把蚕卵遮黑三天,第四天凌晨5点-7点揭开黑布,将其置于光亮地方感光,蚁蚕就破壳而出,8点就可以收蚁。蚁蚕送入蚕房消毒,就可饲养。饲养时六小时投一次桑叶,清一次蚕沙,换一次蚕床。
31岁的罗幺妹是没天地村没天地组村民,眼下在公司当蚕保姆 。“蚕宝宝娇嫩,要精心侍候。”罗幺妹去年在公司做缫丝工,每月4000元,如今转岗,升职成养殖部主管,月薪涨到5000元。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没想到,不但在家门口挣上高工资,还当了“领导”。
把蚕床抬下来,撒消毒粉,再把切细的桑叶均匀撒在蚕床里,直到桑叶盖住蚕,再将蚕床放回蚕室。“烂叶、虫叶、残叶都不能喂。”在纳雍瑞慧桑蚕养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养蚕室,养蚕工韦柳娜嘴说话、手打卦,忙个不停。
韦柳娜31岁,住没天地村后坝组,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常年在外务工。今年,她成了公司技术工,负责幼蚕养殖,每月工资4000元。“以前出去打工,省吃俭用,一年也余不下几个钱。如今在家门口务工,日不晒,雨不淋,还可照顾老人孩子。”
“今年问过了,还没开始发蚕种。我去年养过的,今年想继续养。”何登中是务井村村民。去年,他把6亩地流转给公司种桑,自己在公司务工,一天有100元收入。村支书翟蕾带着支部党员上门为他搭了蚕房,手把手教会他养蚕。“我算是养得晚的,养了一季秋蚕,才13天就卖3000多块钱,除了成本赚了2000多。”尝到甜头的何登中今年想一季养三张,多养几季,生怕合作社不给他养。
7000个就业岗位的拉动
邓瑞式介绍,一张蚕种可孵3万条蚕,可收100斤鲜茧,收入2400元。普通人可养3张蚕种, 一茬收入7200元。蚕卵统一由公司免费发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组织群众饲养,群众养13天就可收茧卖茧。
一亩桑可养2张蚕种,收入4800元;多年生的桑树到了第二年,一亩就可养3张蚕种,产鲜茧600斤,有7200元收入,第三年,收入稳达9600元。
目前,勺窝镇政府出流转费,公司负责出钱请人种桑,种好后免费返给农户管理或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公司再免费提供幼蚕,由合作社组织农户饲养,最终回收蚕茧,“农户零风险、零投资,只出劳力,等着收钱”。
“投资一亿八千万元,我看中的是高品质蚕丝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前景。”邓瑞式说,“桑树全身是宝,剪下来的桑枝是好饲料,蚕沙则是中药材,这些副产品都会变成钱。”
除了丝被厂,纳雍县瑞慧桑蚕养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4条缫丝生产线,已经培训过的缫丝工人及养殖技术人员有好几百号。“今年勺窝桑蚕产业可容纳7000——8000工人就业。”邓瑞式介绍,“现已支付工资2000万余元,本年度预计支付一亿多元工人工资。”
这一亿多工资,有效助推了勺窝镇的脱贫攻坚进程。
“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勺窝的脱贫攻坚战得益于产业的腾笼换鸟,新产业的落地生根带来就业岗位,这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所在。”李欢总结说。(宋咏鸿)
责编:姚婷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