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苗岭,绿意盎然。在雷山腹地,一批批忙碌的村民正在产业基地刨土挖沟、栽苗浇水,到处都是一派忙碌奔波的劳作景象。
“你们在刨坑时,不能整成平底锅那样,要挖成碗一样大的坑就好,然后放种子、下肥,铺设薄膜时,包边要包好,抠个碗大一样的坑眼就行,保证温度适中。”
“怪不得哦,以前我们都是刨坑和铺设薄膜的方法不对,导致保温不好,根苗冻死的多。”
雷山县望丰乡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王政举正在该乡掌窝村红小米的种植基地给村民传授种植技术。
去年以来,望丰乡掌窝村通过乡党委引导,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组织实施,发展红小米种植220余亩,收益40余万元。初尝甜头,乡政府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动周边村寨羊卡村、乌局村、乌江村、乌响村等连片发展红小米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红小米特色产业615亩,受益农户达410户,预计户均增收4100元以上。
“下一步把生态种植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带动我乡农旅结合产业发展,促农增收。”望丰乡乡长李小华说道。
“我们不断地探索党建引领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中心,鼓励各乡镇各村寨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乡镇党委带村“两委”,村“两委”带党员,党员带贫困户的‘三带’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雷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鹏说。
“大家在挖泥巴起垄的时候,起25到35公分的垄就行,宽50公分左右,形成一条条的泥垄,像梳头发一样。”
靠近西江千户苗寨的羊吾村,大伙正忙着种植、管护冬荪。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羊吾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抱团发展,利用‘三带’模式,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荒山荒地,按亩补偿,合作社负责对全部流转土地统一管理,建立种植冬荪基地。”党员致富能手吴秀刚介绍。
近年来,羊吾村“两委”成立雷山县西江镇洋南农业综合专业合作社,采取“乡村旅游+农业产业”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9年底以来,在支部的带动下,合作社组织村民入社种起了冬荪,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发展格局,率先在羊吾村大寨、上南尧、下南尧3个示范点试植冬荪364亩,投入扶贫项目资金68万余元,预计产量5000余斤,按照市场收购价240元/斤,可创收120余万元。
通过冬荪主导产业带动,羊吾村还发展茶叶基地366亩,红心蜜柚基地250亩,稻田养鱼200亩,修建产业观光步道5公里,农家乐4户,游客集散中心广场1个,打造苗族文化生态体验旅游观光基地。今年“五一”期间,游客观光1000余人次,农旅结合初显成效。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来,雷山县采取“党建+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种养植业,提升茶园综合效益。截至目前,通过乡村旅游解决就业近10000人,有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