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铜仁万山 文创触网出深山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7-07 10:50:2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苏 滨 点击: 评论:0

  文创触网出深山(解码·网络扶贫)

  华茜在直播介绍朱砂文创饰品。

  涂 敏摄

  核心阅读

  贵州万山姑娘华茜返乡创业,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形式,将家乡的朱砂文创饰品“搬”出大山。

  近年来,万山着力发展朱砂产业,为创客提供支持,带动就业,促进脱贫。老矿山有了新风景,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夜幕降临,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一处临街小店内,透着光亮。店长华茜正对着手机,在直播间里介绍朱砂文创饰品:朱砂摆件、戒指、手串、绣着花纹的朱砂包……

  返乡创业的华茜,网上销售的主要产品就是朱砂文创饰品。在当地多部门支持下,网上销售带动黔货出山,冲破交通与地域束缚,为当地精准扶贫开拓了更多空间。

  返乡创业,瞄准朱砂文创

  华茜是万山本地人,她走上文创“触网”的道路,过程一波三折。

  2008年6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华茜决定去温州工作。“过去受困于交通,贵州的许多特色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更别说顺利卖出去。”华茜回忆道,她瞅准了当时已经开始冒头的电商行业的潜力,想结合自己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将家乡的特产“搬”到网上。

  刚开始,既缺资金,又没技术,华茜只能边积累经验,边等机会。“通过跑快递、送包裹,成天跟商家打交道,我就慢慢摸清楚了,哪些东西在网上卖得火,怎么经营网店。”2010年底,华茜开了一家网上服装店,算是正式“触网”,后来还做起了定制、设计等服务,网店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后来差不多每天销量都有200多单,总算有了点信心。”华茜说。

  2014年,华茜返回老家,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她开始从事土特产的线上代购与代售,“村民要网购,我可以帮忙代购;如果要卖土特产,我也能帮忙销售。”华茜没有就此止步,她一直在寻找更适合网上销售的商品。经过考察,她将目光锁定在了朱砂文创饰品上。

  朱砂是炼汞的主要原料,还是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等功效。位于武陵山区的万山,朱砂资源丰富,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后来因资源枯竭,矿山被关停。近年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原来的采矿旧址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

  逢年过节,万山当地有制作朱砂包的传统。将朱砂磨成粉末,制作成荷包,给孩子戴在身上,祈福平安。现在,当地进一步开发利用朱砂,经过设计后做成荷包等各种文创产品。

  “我想借助互联网,把朱砂送到更远的地方,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华茜说。

  线上直播,顺利打开市场

  华茜的想法得到了当地多部门的支持。“我们提供门面、免除前3年租金,还帮忙采购电脑、安装宽带……为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万山区工业和商务局副局长蒲郡介绍。

  2017年9月,华茜创办了公司,开始网上销售朱砂文创饰品,开网店,做直播。

  “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12点,几乎不停地直播,有几次直接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华茜说,为了增加曝光率,提升关注度,她没少吃苦。除了介绍产品,她还顺带科普鉴别知识,“朱砂饰品一般分为原石和压制两种,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原石会有伴生石,照一下会透光……”

  要想打开市场,还需在产品上下功夫。“大到摆件,小到戒指、手串,绝大部分都是自己设计,然后交由供货厂加工。同时提供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做成他们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可以说每颗‘石头’都倾注了心血。”华茜说,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本慢,当地还帮助解决了15万元的免抵押贷款,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

  各方支持,汇成合力。仅1年时间,公司的销售额达80多万,2019年收入达到280万。直播队伍增加到4人,白天晚上几乎不间断。

  “最近两个月,销售额近70万,远超去年同期。”华茜介绍,疫情期间,尽管线下同类产品遭受了冲击,但线上销售挺顺利。

  “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朱砂包,一小包草药,一小包密封的朱砂粉,再用绣着花纹的苗族土布将其缝制起来。”华茜介绍,因为做工精致,兼具安神功能,朱砂包颇得游客青睐,仅去年就卖出了四五千只。

  就近就业,带动村民脱贫

  下午3点,镇上一家朱砂文创饰品加工厂里,35岁的工人杨美凤戴着手套,娴熟地给珠子抛光,顺带挑出残次品。杨美凤说,“之前一直在家带孩子,现在我一个月工资有近3000元。”有了这份工作,杨美凤家2018年底脱了贫。

  “从原料到成品,中间要经过五六道工序,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目前工厂已有30多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附近的贫困户。”加工厂负责人禹庆华介绍,“最近两年,除了给景区实体店供货,也跟电商合作,华茜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疫情期间,华茜公司的订单一直没断过,这帮助加工厂挽回了不少损失。“2月,工厂就开了工,一直没停,工人收入都有保障。”禹庆华说。

  如今,万山区已整体脱贫摘帽,昔日的矿区也被完整保存下来,变为以朱砂文化为主题的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

  “朱砂资源有限,想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在饰品上做文章。”华茜已经开始筹划转型,设计丰富多样的衍生品,“将朱砂做成纽扣或者小配珠,跟苗族服饰相结合。”

  最近,华茜思考更多的,还有如何让互联网下山进村,让农民尽快熟悉互联网,让电商扶贫模式真正落地山区。

  本报记者 苏 滨

责编:刘岩 ]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