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屏自治县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创新实施“1234”园林绿化提升工程,让绿于民、让美于城,推进城市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致发展,走出了品质城市生态优化新路子。2023年4月,玉屏自治县荣获“贵州省园林县城”称号。
科学制定一套规范方案。对城市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进行实地摸排,按照“贵州省园林县城”创建标准,以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为主抓手,制定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经济、文化、防灾功能。同时,针对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要素,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和乡土资源特色,因地制宜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绿化休闲空间,重塑城市与自然的平衡。截至2022年,玉屏自治县建成区面积12.56平方千米,建成区人口4.83万人,绿化覆盖率达35.21%、绿地率达38.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7.33㎡/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03%。
大力推进两条强基路径。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设立园林绿化管理站,出台《玉屏侗族自治县行道树管理指导手册》等一系列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将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逐年增加资金占比,切实落实经费保障。夯实城市建设基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道路桥梁、垃圾污水、医疗废物处理、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承载力。截至目前,全县道路主次干道装灯率100%、道路完好率达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6.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全县公厕数量3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达3.11座,清扫保洁率达100%。
精细实施三域扩绿工程。城市绿地公园提优赋能。坚持“城市生态景观化”理念,以城市绿地公园广场建设为载体,投入500万元,对㵲阳河两岸、南门坡省级森林公园、屏山公园等进行绿化提升,配套建设健康步道、健身休闲设施和娱乐活动场地,打造独具玉屏特色的城市绿化名片,实现“一江两岸、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目标。城市道路绿化提档升级。坚持有路皆绿、绿美结合,实施环城防护林带和主干道绿化工程,相继建成以柿树、香樟、桂花等园林植物为主体的景观特色道路,打造“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步移景异”的景观大道,建成区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71.29%。社会绿化水平提质增效。创新开展“园林单位”“园林居住区”等创建活动,鼓励各机关单位、企业及广大居民充分利用坡面、阳台、屋顶栽植攀援植物,修建绿化池、摆放盆栽,推动建成一批个性突出、布局合理、艺术性强、设施完善的单位绿地,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设施齐全、风格特色显著的城市园林绿化格局。
规范完善四项管护机制。坚持依法治绿。严格落实《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常态化开展生物物种和湿地资源普查,加大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同时,将绿化管理纳入城市综合执法体系,压实林业、水务、环保等部门依法履职,对违反绿化法律法规和损害绿化成果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形成有效震慑。坚持减排增绿。严格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环节管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进高能耗、低效率建筑的低成本节能改造,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为100%。强化生态保护。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六绿攻坚”、河道治理等生态工程,坚持以水养绿、以绿护水,力求最大化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近三年县城建成区空气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48天以上,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区内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加强古树保护。全面普查登记全县古树名木资源,逐一建档、挂牌、落实管护人员,实行县、镇、村逐级签订管护责任书,压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实现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付加娣 杨鸣熙)
统筹:刘禹涵
责编:王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