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游人络绎不绝。纳灰村将军桥附近的十余家农家乐生意火爆,生意好的一天收入两三千元。
村支书冯子荣高兴地说起纳灰村从农业村到旅游村的转变,村民们丢掉“泥饭碗”,吃上“旅游饭”,旅游美了村庄,富了乡亲。
冯子荣说,这样的变化来自大山的馈赠。
游客惊叹贵州之美
人间三月天,山花烂漫时。
今年3月25日,正当“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推介活动在全国多地举行时,浙江摄影师魏尔平就随团到贵州采风。
第一次来到贵州,魏尔平被这里的大山、溪流、梯田和村庄深深吸引,感叹说:“第一感觉是震撼!”
同行的摄影师金让拍下一组山村学校的图片,写下感言: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人……贵州人世世代代在大山中谱写着自己的故事,等待发现美的眼睛,倾听天籁的耳朵,期待记住乡愁的你。
贵州的美,跨越种族文化,同样被远在大洋彼岸的法国人发现。
巴黎时间4月12日晚,法国电视二台知名电视纪录片栏目《相约未知地带》播出纪录片《走进贵州苗寨》。
云雾缭绕的大山、黄绿相映的梯田、色彩亮丽的服饰、依山而建的村庄……黔东南州榕江县阳开苗寨淳朴自然的生活场景,跨越上万公里距离,深深感动了法国观众。
据统计,当晚有523万名法国观众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以21.9%的收视率夺下当晚收视率冠军,平均每8个法国人就有1人收看。
纪录片播出后,人民日报、新华社、欧洲时报各大媒体争相关注。贵州的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惊叹、赞美。
贵山贵水,迎天下贵客。今年上半年,贵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35亿元。其中,接待省外游客1.3亿人次。
经济增添新鲜活力
在贵州旅游发展史上,2015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
这一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举行,大会发布《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倡议贵州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这一年,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散落在青山秀水间的美丽景致,珍珠串成项链,焕发出绚烂光彩。
天堑变通途,山门一开天地宽。交通条件的改善,让贵州从让人望而却步的山地之省,摇身一变成为引人入胜的山地公园。
如今,在贵州各地,山地观光旅游、山地文化旅游、山地乡村旅游、山地休闲旅游、山地运动旅游和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业及特色旅游产品加工业等旅游业态蓬勃兴起。
在遵义,播州区花茂村四季瓜果飘香,乡村旅游热火朝天;在毕节,百里杜鹃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气飙升;在铜仁,梵净山“金三角”引领旅游强势崛起……
山地旅游释放出磅礴力量。2015年,我省旅游总人数达3.7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51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962.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乘势而上,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努力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知行合一。伴随贵州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全省的旅游资源大普查深入展开。全面摸清家底,贵州旅游在发展中不断积蓄和释放新的活力。
群众分享旅游成果
曾几何时,贵州因山而穷。如今的贵州,旅游发力,万重关山变作万座金山。
在安顺,旧州镇浪塘村,周琼的“浪塘人家”农家乐一年收入六、七十万元,引领全村数十户农家乐发展。
在遵义,赤水市依托丹霞地貌发展旅游,“十二五”期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17万人,森林覆盖率超过80%,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在六盘水,盘县娘娘山旅游景区发展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2015年接待游客32.8万人次,旅游收入6997万元,带动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当地1161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目前,我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000个,有517个村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5.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87.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7.2万人。
今年8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贵州有21家单位和个人获得表彰,受表彰总数在全国排名第二位。
大山不语,发展有道。黔东南州,月亮山麓,从江岜沙苗寨的民族风情表演每天如约而至,迎来送往四方游客。这个古老的村寨,因原始的苗族生活习俗而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村民生活也一天天富裕起来。今年上半年,岜沙苗寨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7亿元。
无论在旅游的路上走得多远,岜沙村民一直坚守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树木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坚守那一份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远。而这,正映射当下和未来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路径。(记者 陈毓钊)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