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贵州台江:“村BA”绘就民族团结“新样板”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31 21:02:47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强 张永忠 点击: 评论:0

  新华网贵阳3月31日电 贵州省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群山葱绿,森林覆盖率达67.4%,富含氧离子,是典型的生态县。这里既有江河并流的历史文明,又有远古苗民的热闹场景,加上台江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苗文化与汉文化在此交汇,孕育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勤劳的苗疆人民。


苗族舞蹈。新华网发(邰光政摄)

  2022年的夏天,大概只有台江“村BA”的热度,才配得上盛夏的温度。“村BA”算是火爆出圈、火遍全网、火出国门了。3月27日,在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在人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全国“村BA”爱好者纷纷赶来,你来了、他来了,黑龙江的、湖南的、广西的、四川的、重庆的……

  天南海北,“村BA”是一场乡村篮球对决,又是一次球迷大聚会,更是一次民族文化盛宴与融合……

  当民族邂逅了时尚,这个只有17万人民的县,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新样板”。


现场互动。新华网发(龙军摄)

  在台江县有苗、汉、侗、土家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8%以上。长期以来,23个民族共同生产生活,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混居特有的民族居住现状。

  “这几天以来,我一天从凯里到台盘,来回十来趟,每一趟都是满座,我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只能随便啃两个包子应付。本来我也想去现场看篮球赛的,没办法去。”客车顾师傅说。


观众呐喊助威。新华网发(龙军摄)

  从贫瘠破旧的村寨变身集民族特色与现代元素为一体的村寨,台盘村是台江县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台江县紧紧围绕凝聚人心促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是从黑龙江来的……几个朋友相约开车来的……我太喜欢这里的氛围了……”当球赛现场主持人采访一名来自黑龙江的观众时,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台江人民热情、好客的掌声,也是开放、自信、包容的展示。

  “真不容易,来自黑龙江的朋友自驾开车几千公里来到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不管你来自哪里,台江欢迎你。”主持人说到。

  “我好高兴,今天参加投篮,我投中了,得了一只大猪脚。”提着奖品,村民小李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的决赛,如往常一样,现场安排了观众投篮环节,什么猪脚、鲟鱼、鸭子,这些奖品全是台江的农特产品,这也符合广大群众得实惠的心理。


“篮球宝贝”苗族舞蹈。新华网发(龙军摄)

  “在中场休息时,还能见到民族歌舞等节目,真是太好了。台江反排木鼓舞等非遗文化节目,太难得了。这真是一场文化盛宴啊。”各族群众共跳民族舞蹈也是现场的一大特点,被网友称为“苗迪”。

  台江“村BA”之所以能火,主要是它接地气。这个地气就是赛事由当地的群众自发组织和参与。“村BA”参赛者不拘一格,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农民、工人、学生、商贩,只要有一颗热爱篮球的心就能组队参赛。

  “村BA”参赛者都是平民百姓,没有那些专业篮球所谓的“明星”,但每一个人都想成为英雄,特别是在几万家乡人面前展示自己。所以,想成为“平民英雄”,想目睹一下身边“明星”风采也促成了台江“村BA”的火,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现场座无虚席。新华网发(龙军摄)

  而台江“村BA”的奖品就是各地现成的农特产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深刻寓意。在中场休息时再穿插民族歌舞表演,在球赛间隙的时间再让观众群众投篮并发放这些农特奖品,更增强了赛事的参与度、亲切感。各地农特产品作为奖品,不但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是一种增进各族群众情感的方式,大家互相享受彼此的劳动成果。

  在总决赛中,“村BA”冠军奖品:台江鲤吻香米,就是劳动群众向往的共鸣。


“村BA”冠军奖品:台江鲤吻香米。新华网发(张奎 摄)

亚军奖品:台江鲟鱼

  面向未来,台江县大力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活动,使“示范县”的荣誉永放光彩,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谱写民族团结奋进的新篇章。(张强 张永忠)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体育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