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交通频道  
贵州桥旅融合发展提升山地旅游特色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8-17 16:52:03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杨茜 点击: 评论:0

中新网贵阳8月17日电 (记者 杨茜) “不论是在酒店房间还是在观景台,都是观赏平塘特大桥的最佳位置。清晨云雾缭绕,傍晚晚霞漫天铺开,夜晚北斗七星就在桥头。不同时段的大桥景色,都是不同的风景。这是宏大建筑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来自深圳,入住天空之桥服务区酒店的客人饶晓青说。

2019年建成通车的平塘特大桥桥塔采用钻石形设计,主塔高达332米,被业界誉为“天空之桥”,2021年大桥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认为:平塘特大桥作为连接平塘、罗甸两地的重要通道,不仅代表交通上的通达,更是文化、经济的交流、融合。“桥梁在设计中采用空间钻石索塔造型,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人文元素,突出了桥梁的文化内涵表达,充分体现了桥梁的空间属性与美学属性,被业内专家和同行称为当今‘最高、最美’的空间索塔。”杨健说。

在“天空之桥”服务区,除了有普通服务区的功能外,服务区还建有桥梁博物馆、天文科普馆、天文观测台、悬崖酒店、乡村振兴直营店以及房车营地,服务区已变身为旅游景区。

在“天空之桥”服务区内,还有平塘特大桥下方平里河村种植的桃、李子等水果,这些水果很受游客欢迎,也通过大桥远销各地。

除了在酒店和观景台一览平塘特大桥的雄伟壮观外,不少游客还会走进服务区的桥梁博物馆感知中国桥梁建设的“贵州奇迹”。“在桥梁博物馆里了解中国桥梁和贵州桥梁的故事以后,再次远观大桥,心里又是不同的感受。这是我们优秀的设计师和建筑工人共同的作品,是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的体现。”饶晓青82岁的外婆兴奋地感慨。

平塘特大桥让“中国天眼”的栖身地克度镇到平塘县城的路程从2个小时缩短至40分钟,克度镇以“天文小镇”之名,吸引八方访客,开启天文研学之旅。以桥为连接,曾经闭塞寂静的大山窝凼,既有“中国天眼”看到了遥远星河,也点亮了人间烟火。

平塘特大桥是贵州交旅深度融合的经典范例。穿云拨雾的平塘特大桥与周边“天书”“天眼”“天坑”等景区联动发展,深化拓展“天”字旅游品牌的内涵外延,成为充满浪漫感的交旅融合理想去处。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邱祯国介绍,贵州依托世界级桥梁的独特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厚植旅游发展要素,加快推进桥旅、路旅、航旅、交邮、交产“五大融合”,点线面结合推进交旅融合业态升级,推出了一批桥旅融合“网红打卡地”。

紧邻黄果树旅游景区的坝陵河大桥,开启了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是贵州省可以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旅行,开展蹦极等极限运动的超级大桥。

2237米长的坝陵河大桥,通过举办多届跳伞国际邀请赛吸引众多海内外极限运动爱好者前来“打卡”,2019年坝陵河大桥还打破澳门塔的纪录,以370米的高度成为世界最高商业蹦极地。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说:“坝陵河大桥可以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旅行是贵州‘桥旅融合’1.0版,平塘大桥与服务区、周边景区的深化融合发展是‘桥旅融合’2.0版,而正在建设的花江大峡谷大桥就是‘桥旅融合’3.0版。”

花江大峡谷大桥在“桥旅融合”1.0版和2.0版的建设经验上,结合产业布局、资源开发,规划建设云渡服务区、桥梁博物馆、200米观光电梯、景观文化长廊、锚锭攀岩、高空观光水吧及玻璃栈桥式餐厅等桥旅融合项目,将桥梁单一的出行功能整合为集文旅、观光、研学、消费一体的复合功能,建成后游客可体验在空中漫步,享受在云端品茶。

花江峡谷大桥跨越的花江峡谷地理地质特殊,是全球古生物学家三叠纪研究的“圣地”,也是中国国内最长的峡谷。花江大峡谷大桥建成后,将超越连接黔滇两省的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同时还将刷新世界山区桥梁最大跨径纪录。花江大峡谷大桥将与周边世界级的三叠纪地质遗迹风貌融合,带动周边景区协同开发。

许湘华说:“贵州桥旅融合发展利用桥梁结构壮观,充满力学之美,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美美与共,成为一道道独特而又充满震撼力的美丽风景线,体现了中国基建智慧和大国工匠魅力。也能满足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猎奇需求。更重要的是桥旅融合项目能够带动周边景区及产业发展,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让景区联动起来,提升旅游竞争力。”

以“跨越·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主题的2023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8月22日将在贵州省遵义市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绥阳十二背后)举行,展览上可以看到哪些贵州大桥的玩法,让我们拭目以待。(完)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交通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