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1-02 13:18:18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李瑞权 点击: 评论:0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有文友得知,我接触格律诗创作有20个年头,便让我谈点格律诗歌方面的学习经验和写作感悟。

其实,我只是个格律诗歌爱好者,在格律诗歌的创作路上只是一个小学生,基本属于自我摸索。经验什么的我谈不上,而今有网友抬爱,那我只就我个人学习诗歌的一些方式(过程)、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些感受,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多读、多写,多修改。我个人觉得,“边读、边写,边修改”这三个方面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读而不写,可惜;只写不读,退步;写而不改,难出精品”。

01.读优秀作品,取他人之长

先说“读”。读前人作品,这就是在感悟。前人有“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的说法,这话,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前人作品精品居多,在他们的作品里有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在作品中有运用到比喻、夸张等表达技巧(手法),多阅读前人作品,其实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作品的精妙。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一)》里论述到:“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此论述,意思就是要多读,而且要选择高起点的作品——这就说明了要多读,而且要怎么去读。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我曾经就买了 《唐诗三百首》《宋诗三百首》《全唐诗》《李白诗选》《中国历代田园诗选》《宋词三百首》《咏花诗品》等。此外,我还有读一些理论著作,除了《诗词格律》(王力/著)、《沧浪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苏轼诗歌研究》等,我还会去网站、论坛、文友的QQ空间等地方下载一些资料进行学习——不采百花,如何酿成蜜?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当你拥有一颗充满学习热情的心,多学习前人经典作品和今人优秀作品,也是保证进步的动力之一。

02.多写,从实践中提升创作能力

再说“写”。写,就是实践,也就是创作。陆游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其意就是纸上学来的东西大多肤浅、理论化,要深刻地理解,只有自己亲自去实践一番。

诗歌的基础理论,学来是一回事,真写起来你就发现,创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开始写,你会发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总出现,这就是脱节。为什么会脱节,一,是你读的作品少,心中积累的词汇、知识不多,在创作中才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这也是必然;二,是锻炼(创作)的次数少,在作品构思、句子通顺等方面还完全不够,自然达不到熟练程度。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任何学习者,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在阅读中积累词汇,在创作中积累经验,只有多写,才会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并逐渐提高的程度。诗歌水平的提高,是个积累的过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点出了积累的重要性,而阅读和实践,就是诗歌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03.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

最后谈“修改”。写完一首作品不难,但是要写出一首好作品不容易。好的作品,是不是一笔就写出的?不排除有这样天赋的人,但我个人觉得,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

修改诗歌的例子,古来有之,故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说。前人改诗的感悟,我深表同意,我们把修改运用到平时的创作中,也是一样行之有效的。其中比较著名的改诗例子,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说到这句诗,语文老师总会唠叨写文章要反复的“推敲”。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宋代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也是多次修改的结果,《容斋续笔》卷八就记载了王安石改诗的故事: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回?”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为“不好”,改为“过”。旋又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好作品的呈现,除了妙手偶得,更多要归功于修改,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卷(二)中的《改诗难于作诗》一文中有论述:

“改诗难于作诗,何也?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则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力万气,求易不得,竟有隔一两月,于无意中得之者。刘彦和所谓“富于万篇,窘于一字”,真甘苦之言。”

不少文友的近体诗合格律,但是没有意境,有的有意境,但是格律上出律了(虽然有“不以格律害意”的说法,但能意境和格律统一,不是更好吗?)。这样的作品写完就发群里,作者想让作品跟读者见面的热切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反面也看出了一个问题——作者没有怎么修改、或者是作者不知道怎么修改,就让这样的粗糙品跟读者见面了。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还有不少作品,背景是“秋”,在有限的字里却出现众多与诗歌主题无关的事物;前面写天下着雨,后面却说天空出现了月亮,类似的错误,在不少作品里也多次出现,这些也是没有认真修改的结果。

我在格律诗歌创作时,一首作品写完,得先粗粗地看一遍,接着放一边几天,有空时再翻出来修改,从格律、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逐一地去思考,做到尽力去减少作品的错误,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如此,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习惯,这才是为作品负责;当你把错误率最少的作品呈现给读者时,你就是为自己的读者负责。

我与诗歌之(四) 我的学诗感悟

此外,当有人对你的诗歌提出建议时,你应该有“人告之已有过,则喜”的虚怀若谷,唯有肯纳他人中肯的建议并进行修改,作品才会修改得更加完美。

我们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是当你有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时,你的心里、笔下就充满了诗意。

我是江湖,一个写诗写文的人,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诗文。(作者:李瑞权)

责任编辑:刘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