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06-29 23:09: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慎十 点击: 评论:0

   作者:王慎十(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闵靖阳(南通大学中国红色美术研究中心主任)

  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影响最大、成果最丰厚的高等艺术院校。鲁迅艺术学院从1938年4月建立到1945年9月迁出延安,根据教育形式的差异可分为前中后三期:1938年4月到1942年5月为前期,即探索与正规化时期;1942年6月到1944年6月为中期,即下乡时期;1944年7月到1945年9月为后期,即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时期。鲁艺三期都施行实用型艺术教育,只是根据社会境遇的差异与社会需要的不同而进行了调整。综合前中后三期,鲁艺的艺术教育构建了一个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

  政治课有李富春讲授的“中国共产党”、杨松讲授的“列宁主义”、李卓然讲授的“中国革命问题”和“辩证法”等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根基是思想政治教育。鲁艺课程的突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课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鲁艺前期作为全院必修课的政治课与文艺理论课的比重占25%。政治课有李富春讲授的“中国共产党”、杨松讲授的“列宁主义”、李卓然讲授的“中国革命问题”和“辩证法”等。文艺理论课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看待文艺现象、分析文艺问题,是政治课的应用,如周扬讲授“艺术论”和“中国文艺运动”、沙可夫讲授“苏联文艺”等。延大时期鲁艺政治课与文艺理论课占比近50%。1945年5月鲁艺的必修课为“时事政策”“人生观”“文艺运动”三门大课。“时事政策”课每月一次由吴冷西作报告;“人生观”课由张如心讲社会发展史,刘少奇讲共产党员的修养,高岗讲作风;“文艺运动”课由何其芳讲大后方文艺运动,舒非讲边区秧歌运动,周巍峙讲前方文艺运动,周扬讲文艺运动史。

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识一千字 套色木刻 1945年张晓菲/作

  通过《黄河大合唱》、新秧歌、歌剧《白毛女》、木刻新年画、街头诗等民族艺术形式从事工农兵启蒙和革命宣传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合发布的《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说:“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培养大批能传播我党思想、满足抗战需要的文艺干部,这是革命的需要,因此鲁艺一切活动的目标都是满足社会需要。先后在鲁艺工作的成员有一百多人,包括周扬、沙可夫、吕骥、张庚、何其芳、江丰、冼星海、李焕之、王朝闻、古元、贺敬之等文艺大家,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的中坚与新中国文艺的基石。五期学员共685人,第六期学员数量缺失,但应不少于150人。各种普通科人员和各种短期培训班学员数量无法统计,但总数近1000人。这些文艺工作者通过《黄河大合唱》、新秧歌、歌剧《白毛女》、木刻新年画、街头诗等民族艺术形式从事工农兵启蒙和革命宣传,同时完成了知识分子改造、工农兵启蒙和革命宣传等任务。

  鲁艺以培养革命需要的文艺人才为己任,教学中非常重视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方法是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鲁艺以培养革命需要的文艺人才为己任,必须在短时间让学生学会创作,教学中非常重视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1942年美术系第一学年的专修课有素描、透视学、解剖学、中国美术史、自由创作、构图学、美术概论、色彩学。第二学年专修课有素描、中国美术史、名家研究。第二学年下学期和第三学年开设木刻、漫画、绘画、雕塑、图案五门选修课,限选两门。无论是基础技法课还是创作实践课,教学都是基础练习与创作结合。鲁艺学生在掌握了一学期素描和透视后即开设创作课,创作课与解剖课、构图课同时学习。这种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的同时即学习创作,将基础的坚实与创作的自由同步发展,以基础为体,以创作为用,加快了学生美术创作的进程。蔡若虹担任“创作实习”课教师时帮助学生分析题材的选择运用、创作者的立场、造型比例、色彩调配等问题。“‘创作实习’既是技术课,又是思想课,在艺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时条件下,因创作练习多,迅速生产了大批革命急需的美术作品。

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牛犋变工队 套色木刻 1943年 胡一川/作

  不仅木刻、漫画、雕塑全面开花,新年画、新连环画、拉洋片、剪纸等也都发展得十分繁荣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原则是民族化大众化。鲁艺后期美术样式极大丰富,不仅木刻、漫画、雕塑全面开花,新年画、新连环画、拉洋片、剪纸等也都发展得十分繁荣。这是鲁艺美术彻底民族化大众化的成果,既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思想政策,又受到工农兵喜爱。鲁艺的新年画、新连环画、剪纸都是用木刻版画的形式与方法制作的,是来自欧洲的木刻版画传统与中国民间年画传统的融合,内容是中国工农兵的生产和斗争,内容与形式均前所未有,是鲁艺美术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创造。甚至到改革开放初期,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是接受最广、影响最大的美术形式。

  鲁艺在七年半中培养了近2000名实用型文艺人才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保障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鲁艺第一年,前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课和简单的专业课,之后三个月到抗战前线或各根据地实习,之后再返回学校学习高级的专业课,社会实习占教育制度的三分之一。1939年开始鲁艺每年不定期安排学生在陕甘宁边区实习,并成立了美术工场,是创作和研究基地,也是学生重要的实习基地。下乡期间鲁艺师生全部在农村、工厂、军队从事实际工作。延大时期鲁艺施行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制度,学校教学时间占60%,社会实习时间占40%。鲁艺教育体系同后来艺术教育体系最大的区别是,鲁艺是在实践中开展教育,而不是在教育中辅以实践。鲁艺能在七年半中培养近2000名实用型文艺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的理念与制度是重要保障。

延安鲁艺艺术教育教什么

丰衣足食 套色木刻 1944年 力群/作

  劳育与体育结合,青春年少的鲁艺学生既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强健了体魄

  鲁艺实用型艺术教育体系的拓展是体育、美育、劳育融合。1939年2月大生产运动开始,1943年至1945年达到高潮。鲁艺师生广泛参与到大生产运动中,将生产劳动当作教育制度中必要的环节。由于鲁艺没有体育课,而生产劳动又是必需,因此劳育便与体育结合,青春年少的鲁艺学生既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强健了体魄。根据1944年的鲁艺课表,每周六天课,各系的生产劳动时间不同:戏剧音乐系每周只有半天多生产劳动,美术系星期三、四白天生产劳动,文学系星期二上午、星期三到星期六白天全部是生产劳动。总体上鲁艺的劳动时间占了三分之一。

  延安文艺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并发展的文艺,是新中国文艺最重要的源头。科学地继承鲁艺艺术教育体系对构建新时代实用型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9日 16版)

责编:刘禹涵 ]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