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若飞故居
王若飞故居是纪念和展示王若飞同志光辉事迹的专题性纪念馆,位于安顺市内若飞大道北道中段东侧,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
王若飞故居陈列馆 罗倪摄
王若飞故居陈列馆
纪念馆全部陈列共分八个部分,目前展览图片资料为125幅,实物资料47件,展线长330余米,以若飞精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作为布展主线,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王若飞同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了王若飞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王若飞故居内景一角 张羽摄
知
识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8日),出生于贵州安顺,杰出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共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四八”烈士。
青年时代,王若飞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运动;1922年6月,王若飞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并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乘飞机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终年50岁。
2
黄齐生故居
“黄齐生故居”是黄老先生度过童年、少年的地方,位于开发区幺铺镇青源村(原为青苔堡村),距城区约12公里,故居坐北朝南,为石木结构青瓦建筑,建筑年代为清末,距今100多年历史。
故居由门楼、过道、汤黄两姓宗祠、正房、厢房等组成,占地近200平方米。2015年被评为开发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齐生故居新貌 庞云摄
2018年4月8日,适逢“四·八”烈士逝世72周年之际,缅怀和追思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四·八”烈士黄齐生先生系列活动在黄齐生故居举行,修缮完成的黄齐生故居于当日揭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点正式对外开放,以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知
识
黄齐生(1879年—1946年4月8日),原名黄禄祥,字齐生,号青石,晚号石公 ,祖籍江西抚州,后移籍贵州安顺,是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
黄齐生一生探索教育救国、教育兴邦的真理,毛泽东称赞他是“共产党最艰难的时候,党外人士同情爱护党的第一人”。
1946年4月黄齐生由重庆返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是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
3
杨武红军桥
1935年4月13日,红一、三、五军团分三路进入安顺境内,红三军团一部及红五军团由长顺县安乐堡进入安顺县境水泥冲(今屯寨村),然后由水泥冲到达鱼良坝大桥,之后红军到达杨武街上,把红军指挥部设在杨武大寨孙家大院,并在场坝上召开宣传大会,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同时开展没收地主财产的活动,把没收来的地主财物、粮食堆放在场坝上,当即分给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贫困农民。
“重走长征路 安顺千里行”活动
红军每到一地,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造价赔偿,用铁的纪律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信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红军,便把红军过的桥叫做“红军桥”。
4
镇宁马鞍山
上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化时期,由于生产资料缺乏,农业互助组又没有生产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镇宁县马鞍山乡刘官堡村的村民沈志英,带领群众,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统一经营,劳力统一使用”的优越性,创造性地开辟了“季节包工”的合作社管理模式。
保存完好的老式房屋改造的陈列室
马鞍山老仓房
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仅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还收入其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撰写了230个字的按语,在全国引起了强烈轰动,马鞍山农业合作化模式及经验得以在全国推广。
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曾经被毛主席点赞,并写下230字的点赞语,近年来更是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引得无数人前来参观学习。
毛主席为《季节包工》撰写的按语
“旅游+”相关产业资源为旅游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红色旅游一方面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更是保存和激励着人们的革命精神。
来安顺,学习和体验红色文化,重走长征路,寻访英雄故事,叩问往昔风雨,定能让你更加深层的体会长征精神、革命精神。
文字整理、排版@张羽
来源@网络资料、网络图片(侵删)
来源:小本娱乐说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