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美的蓝宝石”“绚丽的图案,无字的史书”。这是对大南山苗族语言与服饰的赞誉。
大南山苗寨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燕子口镇一心村,距毕节城区25公里。一心村的6个村民组200多户1200余人全是苗族,其苗族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大南山苗寨一处古朴民居内,里面摆放着绣制好的苗族服饰和手工艺品。几位苗族女同胞有的在刺绣、有的在用蜡染绘制图案,有说有笑。她们用针和线在织好的布上绘制、绣出几何图案,不仅融入了历史文化,还包含民族特色的内容,让每一个图案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今年62岁的周正香长期从事苗族蜡染与刺绣技艺,为把蜡染和刺绣技艺传承下来,她已传授百余人,获评毕节市妇联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乌蒙绣娘”牌匾。周正香说,苗族服饰所用布料都是她们自己上山种麻,采割回来,剥麻、纺线、织布、画蜡染色、再进行缝制。正是手工劳作的方式,促使了当地织、染技艺发展,使蜡染与苗族文化相得益彰。
因制作时间较长,该地苗族服饰价格远高于机械化生产的服饰,从上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远销美国、英国、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
除了独特的苗族服饰,大南山苗寨的苗族语言还被1956年11月召开的“全国苗族语言文字问题科学研究会”确定为“苗语川黔滇方言标准音点”。上世纪八十年代,专程来访的美国著名学者南亚丹曾将大南山苗族方言赞誉为“天下最美的蓝宝石”。
据毕节市七星关区民宗局副局长杨明学介绍,近年来,不断有海外苗族同胞到大南山苗寨“寻根问祖”、开展学术研讨,来访者都能用苗语与这里的村民交流。此前,一批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康克迪亚大学圣保罗分校的十余名青年学生,在没有翻译人员的情况下,都能与大南山当地苗族同胞互相交流。
据史料记载,从我国古代流动迁徙至东南亚及美洲等地的苗族,其语言、习俗等,绝大部分均属于川黔滇苗族支系,因此大南山又被海内外许多苗族同胞称为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记者 张凯)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