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农把式”评职称助推乡村振兴(人民时评)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1-11-25 10:01:33 来源:人民网 作者:马跃峰 点击: 评论:0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打好产业基础,让乡村人才有地方施展才能

  种粮食的“田秀才”、育香菇的“土专家”、捏泥人的手艺人……不久前,河南省洛阳市196名符合条件的民间艺人、新型职业农民喜获“助理农艺师”“初级艺术师”等初级职称。在职称服务进基层活动中,这些乡土人才在田间地头申报材料,现场领到证书,连说“没想到”,“评上了专业技术职称,更有信心扎根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仍面临引才难、育才难、用才难、留才难等问题。活跃在基层的“土专家”“田秀才”尽管实践经验丰富、实操能力较强,但囿于受教育程度,面临成长的“天花板”。有鉴于此,近年来,多个省份积极探索给“农把式”评职称,力求打破乡村人才发展瓶颈,引导激励农民更好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技术。

  给“农把式”评职称,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来,在乡村形成人才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此,需要“专向”评价群体,“专设”专业称号,“专定”评价标准,“专列”组织评审,“专享”职称待遇。比如,吉林省为乡村人才“量身定制”农经师、农技师、农艺师等9个职称专业;山东省从2018年起试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目前已面向全省全面推开;浙江省为农民打开正高职称的大门,除涉农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人员外,职业农民也可参评……打开职称参评通道,给乡土人才带来了职业荣誉感。获得职称的农民,有的每年享受相应政府补贴,有的可以享受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等政策倾斜,有的可以享受国情研修培训、专家休假疗养等政策服务。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农村树起鲜明导向,带动更多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投身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答题。进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打好产业基础,让乡村人才有地方施展才能。一些地方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原因之一是产业基础较弱,人才发挥作用空间有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成长起来,成为留住人才的重要基础。比如,河南确山县支持返乡创业,鼓励开办提琴作坊,从无到有发展制琴产业。60余名确山籍制琴师陆续回乡,带动更多农民一边种地,一边做琴。全县迄今开办制琴及相关企业150多家,年产提琴40余万把,带动2600多人就业。同时,要做优平台服务,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建设一站式服务窗口、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等,为创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帮他们制定规划,解决创业中的融资难、技术难、用工难等难题,让乡村人才有创业保障。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大显身手。为此,必须提供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让乡村人才有发展空间,激励各类人才到农村一线干事创业。长远看,还需在福利待遇、创业扶持、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让身在基层的乡村人才工作更有干头、生活更有奔头,才能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5日 05 版)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