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大竹坝的奋斗者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7-03 06:52:2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祝会群 点击: 评论:0

 祝会群

 还没到耙耙柑成熟的季节,我们提前来了。周未的惬意悠悠地飘在酒乡,六月的仁怀没有烈日,寻一处长满棕榈树的酒店,放下行囊。接应我们的是家住仁怀市的贵州岚锋农业集团老总母应松,简单寒暄几句,吃过早饭,他和母进炎、母先炯领着我们出发,抵达五马镇三元村的耙耙柑基地。

母应松出生在仁怀市五马镇屯山村大竹坝,由于山区条件十分窘迫,1998年底走出大山,当时是一片迷茫,做过铝合金门窗安装,当过磁粉工,卖过学生餐,开过早餐店,打拼了4年,还是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来。2002年,他开始走进建筑行业,这一干就是14年。学生时代连电脑模样都没有见过的母应松,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的那股钻劲,到2007年时,建设工程的招投标预结算他都能自己独立完成,2008年底,他还取得了行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2016年元月,母应松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国家大力发展农业项目,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党员的母应松面对这样一个机会,毅然决定回到老家发展。在五马政府领导下,他在老家展开一次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了天健劳务公司和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他前往山东考察回来后,决定种植金银花,多少个日日夜夜,用心培植,精心呵护,结果失败了。痛定思痛,母应松认为自己考虑事情不够成熟,向五马镇党委政府汇报后,立即把金银花项目基地——好的土地改种烤烟,石头多的土地改种蜂糖李套种南瓜。

 2018年,母应松在五马镇三元村种植450亩耙耙柑。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从山脚长到山顶,每一棵树上,都大大方方地结着青涩的果子。基地上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向各家参观团解说,为确保原生态,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眼见每一棵果树上都挂满了苍蝇贴。母应松耐心地向我们解说“原生态的粑粑柑销量特好,价格每公斤14至20元左右,去年年产量20余万斤,产值达200余万元”。通过这几年不懈努力,母应松领办的合作社终于有了自己的产品、商标以及冷链保鲜设备等,其中“橘老大”耙耙柑,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人在旅途,总是匆匆。我们驾车在陡峭的山路蜿蜒前行,沿途有清水顺流而下的痕迹,林深潮湿,穿过荆棘密布的山路弯弯,来到了龙里。龙里海拔1500米左右,幽静的山谷,清泉潺潺,母应松将长流不息的山泉水引入一个个鱼塘,喂养出新鲜优质的河鱼。七个鱼塘总面积80亩,堤坎上,开满了格桑花,蝴蝶来了,垂钓者来了,我也来了。可见,五马镇的龙里是一处集垂钓、休闲、旅游、避暑、民宿等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我担心山洪爆发,将塘里的鱼冲走,母应松用手指了指脚下,从容的说,为避免山洪,这条路下面埋有直径大约两米的铝合金钢管,专供排水。我猜想,晚上我们会不会品尝龙里的“五马鱼”呢?

 走近屯山村根汇庄,母应松自豪的说到家了。据了解,1935年3月12日,红军长征,转战黔北,在大竹坝住了两夜。军团长董振堂,军团政委李卓然,在此提岀“进攻鲁班场之敌”的方案和建议,被军委采纳,鲁班场战斗的第一枪,在大竹坝打响。当时母氏大院设指挥所,院子周围住满了红军,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如今,大竹坝已经成为鲁班场红军体验小道的主要线路,该路线穿越摩天岭,全长7.3公里。时常有远方的客人前来瞻仰、考察红色文化。在根汇庄后门的大竹坝红军广场,我仿佛看见一个奔跑的小男孩。

 2019年,经丹桂镇人民政府同意,正丰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园区后续管理进行公开招标,贵州岚锋农业集团老总母应松另辟蹊径,创建新项目,将1200亩的猕猴桃基地落户到古蔺县丹桂镇 。那天,我们从五马镇驾车出发,40分钟便到达了。母应松告诉我们,这里山地租费低,人工成本也不高,还可以解决乡亲们就近就业。而且,这里有符合猕猴桃生长的绝佳地理条件,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深山腹地,土质优良,能生长出好口感、好品质的猕猴桃。放眼望去,毛毛雨罩着青山,一棵棵绿藤四处蔓延,密密麻麻的倒挂着猕猴桃,一张张叶,藏不住硕果累累。合影一张打卡,不怕湿鞋,咱心里美滋滋的。

下山时,母应松向我们讲了他的想法。他说:农产品如果不把它商品化,山区农业就无法生存。目前,筹建中的贵州岚锋农业集团,把他们在贵州的合作社和四川的所有农业资源整合,再吸纳周边其他合作社或者农业公司的好的产品,走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把高粱、蔬菜、秸秆免费回收加工,作为他们农业集团发展的目标。

如何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就这一问题,母应松在2021年邀约几个朋友一起在仁怀市区筹建了仁膳房餐饮公司、仁膳房渔庄、仁怀市五马龙新泉鱼庄作为淡水鱼项目直销店,每天客人在 400 人以上,将耙耙柑、猕猴桃、野菜等视频远程直播到酒楼、鱼庄,给消费者一个阳光的美食。同量,将耙耙柑、猕猴桃、蜂糖李、蔬菜等进行直销,电销、网购。大力推行农、商、旅有效结合。

 母应松作为一个农民,20多年的老党员,用汗水和泪水践行了他入党的誓言。6年来,母应松董事长深谋远虑,毅然承接5个项目,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带动五马镇3个行政村400多户贫困户1300多人,三元村49名残疾人,实现精准脱贫。6年来,合作社支付三个村居土地流转费达200多万元,贫困户保底分红110多万元,务工工资达400多万元。缓解五马镇屯山村、三元村、龙里村以及相邻村居的剩余劳动力,并改善了很多自然环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巨大的贡献,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1年,仁怀市大竹坝金银花合作社被遵义市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遵义市示范合作社。

 “我是大山的子孙,作为国家惠农政策受益者,就该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将把我的一生奉献给农业,奉献给山区人民”母应松一步一个脚印。平凡岁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作者:祝会群,女,汉族,贵州贵阳。作品发表《贵州作家》《西南作家》《天津诗人》《万峰湖》《荆州晚报》《贵州政协报》《劳动时报》《贵州交通文苑》《贵州散文》《一首诗》《贵州诗歌》《贵州诗人》等。

编审: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文化热点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