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际文化  
观博鳌 话发展丨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30 22:40:18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 点击: 评论:0

开放的海南正吸引着全球的目光。2018年—2022年,海南累计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798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28.9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18年的848.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2009.5亿元人民币。目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已达70%。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自贸试验区就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的重要战略举措。最早的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9月在浦东正式挂牌,今年恰逢十年。全国自贸试验区数量达到21个,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全国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到31项。投资、贸易、金融、人员流动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开放举措,引领带动全国对外开放度和透明度不断提升。

自贸试验区立足定位 示范引领高质量发展

各个自贸试验区正在围绕自身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目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是上海着力打造的产业新赛道。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上海正在进行怎样的尝试呢?

自贸区助力“未来车”驶上“快车道”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启动仪式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开发片区举行,仪式发布了产业创新应用实施细则,为无人驾驶突破“主驾无人”夯实立法保障。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晓亮:你比如说它到底能不能上路,上路发生了相应的一些突发情况,处理程序应该是什么样,通过这样的一些立法上的一些突破,管理措施的突破,能够缓解企业的堵点和痛点。

金桥开发片区在2015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时,被纳入自贸区版图后,区域内企业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金融创新及政府职能转变都“提挡加速”。作为中国最早的出口加工区,金桥也从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快速迈进。目前,金桥形成了整车制造和测试、汽车电子、动力系统、研发制造、智能网联系统集成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体系。

面向全球 中国不断扩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近些年来,我国自贸“朋友圈”不断扩大,自贸协定内容日益丰富,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19个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一年有余。商务部此前表示,今年将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并继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进程。

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中国与东盟共享机遇

与各方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好、用好贸易通道是题中之义。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由我国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截至今年3月23日,海铁联运班列开行量突破25000列。2022年以来,乘着RCEP深入实施的东风,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在加快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贸易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辐射我国17省份,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新通道运输的货物品类也由2021年的640多种增加到940多种,进口主要以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的纸浆、木薯淀粉、起酥油、铜精矿为主,出口的货物主要为四川、广西、重庆等地生产的汽车配件、摩托车散件、发电机配件等。这些货物或沿着铁路发往全国各地,或换船出海,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