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咱们村的竹子可以做成竹纸杯、竹吸管、竹叉子。”栽了半辈子竹子的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村民刘忠华说,“如今竹子都能代替塑料了!”
今年3月31日,由国际竹藤组织、人民日报新媒体、赤水市人民政府、联想集团联合发起的“你好,中国竹”可持续发展行动,在“中国竹都”赤水市启动,共同见证了赤水与联想集团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以竹代塑”绿色示范点揭牌。绿色示范点的揭牌,意味着赤水市将搭乘联想集团这艘巨轮,扩大赤水竹在联想产品里的使用范围,带动竹产业链发展,推进包装材料“零塑转型”的同时,推动赤水竹产业走向全球。
其实,推动“以竹代塑、零塑转型”,赤水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依托丰富的竹资源打开绿色致富的渠道,实现乡村振兴,同时让更多企业和群众参与到“以竹代塑”实践中,共同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2001年,赤水市被列入全省9个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后,抓机遇,立足实际,大面积栽种竹子,苍翠竹海让赤水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3.4%提高到2021年的82.51%。依托竹资源优势,赤水将竹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提出“竹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多年发展,如今,赤水市竹林面积已达132.8万亩,被誉为“中国竹都”。
丰富的竹资源,让赤水形成了“纸制品、竹木家具、竹集成材、竹食品”四大产业,构建起了“资源有人管、产品有人买、森林有人游”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格局,成为了“减塑降碳”行动的“排头兵”,让竹有更多的用武之地。目前,赤水市共培育竹类加工企业(含作坊)近300家,推出10多个领域300多个品种的下游产品,2022年竹产业产值达74.6亿元。
2016年,赤水与联想集团“结缘”,研发竹纤维新材料,让赤水竹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据联想集团包装研发负责人白岩介绍,联想用赤水竹做的竹纤维包装,已销往180个国家和地区。
新机遇源于厚积薄发。实际上,赤水探索先人一步,在率先践行“以竹代塑”倡议的同时,进行了有益的各方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探索。
一方面充分利用年产36万吨竹浆资源优势,按照“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扩链”思路,引导赤天化纸业与省内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聚产业强品牌。另一方面,促进“以竹代塑”产业多元化发展,生产具有国内国际市场潜力的包装袋、手提袋、纸吸管、一次性竹餐具等附加值高的“以竹代塑”制品,完善竹浆—原纸—成品纸全产业链条。
“以竹代塑”需要抢先机、求突破、促发展,赤水市副市长袁贵平告诉记者,赤水市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完成了《加快推进“以竹代塑”发展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聘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傅金和专家团队开展《赤水市“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赤水市还积极依托省内科研院校、龙头企业资源,推动“以竹代塑”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集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共享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竹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为让竹产品“有价有市”,赤水着力建设西南地区竹产品交易中心,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大与沿海地区合作,并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到省外、国外建立产品营销网络,促进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走进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竹制品展厅,一眼望去,竹地板、竹家具、竹菜板、竹工艺品以及“以竹代塑”的竹日用品、全竹马桶盖、竹电子秤等产品,琳琅满目。据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张万甜介绍,作为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公司正从传统的竹产品生产逐步走向“以竹代塑”,全竹马桶盖、竹电子秤等产品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目前,赤水市践行“以竹代塑”倡议的加工企业已有10余家,在政府引导下,正生动地讲述更丰富精彩的竹都“绿色智造”新故事。
如今,“以竹代塑”不断为赤水市竹产业注入新活力,形成“一棵竹”引领共享经济发展、上下共同受益的良好态势,奋力谱写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陆邱珊 金枭枭)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