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陕西宝鸡下站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封面新闻记者代睿摄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游富祥研究馆员介绍,自2015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秦汉“雍五畤”考古项目研究。在宝鸡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勘探,陆续发现凤翔雍山血池、陈仓吴山、下站、凤翔蔡阳山四处祭祀遗址。重点发掘了血池、吴山和下站遗迹。
据介绍,畤祭是秦的祭祀传统,始于秦立国时襄公所立西畤。自秦文公开始,秦、汉两代在雍(今宝鸡地区)先后设鄜畤、密畤、吴阳上畤、下畤、北畤,分别祭祀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和黑帝,史称“雍五畤”。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磻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的台塬之上,台塬东西两侧为冲沟,呈南北狭长型,长约4.3公里,宽约600—800米,北侧塬边距渭河河道仅800余米。
2020年至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下站遗址进行了3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2400平方米。
下站遗址出土金质车马器及饰件
游富祥介绍,通过田野调查和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的范围、遗迹分布及布局,共发现各类祭祀坑1409处。祭祀坑分为长方形和长条形两种类型。长方形祭祀坑较多主要分布于遗址的西侧,方向基本为东西向。长条形祭祀坑分布于遗址的东侧,南北向平行分布,分布范围约7万平米,宽窄相间,宽则1米,窄则0.6米,长度一般约120米左右。除祭祀坑外,遗址的中心区域是一处较大的砖瓦堆积区,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型。
下站遗址收获祭祀遗物的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有春秋时期金、玉、铜车马器,秦汉时期玉人、玉琮、玉璜祭祀玉器组合及大量铜质车马器,铜弩机、箭镞等,还包括玉圭、玉璧残件等其他玉器、钱币等。建筑使用的云纹瓦当、文字瓦当、砖瓦等建筑构件也大量出现在遗址中。
游富祥表示,下站遗址的祭祀遗存数量庞大、内涵丰富,与血池、吴山遗址具有较多共性,表明下站遗址与其性质相同,皆为畤祭祀遗存;且据文献记载渭河南岸仅有一处畤,即秦宣公四年所设密畤,再加上遗址出土“密”字陶文,明确了下站遗址即是秦汉时期雍五畤之一密畤。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六百余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及其演变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
据了解,下一步将对遗址进行持续发掘,完整建立春秋至西汉晚期国家祭祀遗存的年代分期标尺,明确密畤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揭示秦汉国家祭天礼制的原貌。
在当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还通报了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的考古进展。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