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江跃华:重走阳明路采风之散文诗五章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2-23 17:55:23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江跃华 点击: 评论:0

◆江跃华

      4月3日,清明节前夕,贵阳市文联、贵阳市作家协会、修文县文联组织30余名作家、诗人,开展“重走阳明路,见证小康家”采风活动。从阳明洞祭祀阳明先生开始,走过三人坟、天生桥、蜈蚣桥,最后在猫跳河上乘船观光,感慨良多,余以记之。

       一、阳明洞

       前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秀美修文阳明洞,因五百多年前阳明先生在此三载潜心修学,习书悟道明德亲民,胸怀忧患忽开悟境,带来今天阳明文化铿锵激荡誉中外,阳明学说博大精深润华夏。

2.jpg

       自此后,阳明心学体系逐渐形成。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几百年来,闪耀着夺目的光环,海内外无数人受益匪浅。先生命名的何陋轩,在贤人眼中,是另一番景象,何陋之有?两株高大挺拨的阳明柏,数百年来经历若干风吹雨打,霜雪侵袭,至今仍伟岸屹立,扎根山间!

       石山上的君子亭,造型宏伟,高耸入云,好象在昭示着,阳明先生的崇高品德和高风亮节。自阳明先贤建龙岗书院讲学后,开启了修文的文化之源,经五百多年沉淀,如今修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兴盛,享誉中外。

       二、三人坟

       五百年前,古驿道上的大碑丫口,你可曾记得,从京城千里迢迢,赶往彩云之南赴任的官吏,带着一子一仆,到了此地,瘴气遍布,毒蛇巨蟒时有出没,再加长途跋涉,疲累交加,一天之内,先后亡故。圣人王阳明听闻,发慈悲之心,亲率书童,赶来将你们掩埋,值了!

3.jpeg

       若不是朝廷任命,不能违抗,想必你们身在江南,地势平坦,水源丰富,鱼米之乡,几多自在?几多安逸?你们不畏艰辛,途中过逝,留下的英灵,几个朝代,每逢清明时节,均有后人前来祭祀,发思古之幽情,纪念、看望你们,值了!

      你们的坟墓,经后人的几次修缮,虽处在深山箐林,如今培补得大方得体,象模象样,整理得如此之好,值了!圣人王阳明,从你们身上,感悟自身处境,写出了流传几百年的《瘗旅文》,后人无不称颂。

 

       三、天生桥

       风光旖旎,静卧深山的天生桥,结构特殊,宏伟神奇。明代先贤王阳明,亲临游览后,感慨良多,留下美好诗篇。你的四周山明水秀,植被完好,空气清新,好个森林氧吧!

       因你名声在外,常有文人雅士,慕名前来观赏,一睹你的芳容,无不感慨你的神奇秀丽。只可惜,你地处偏僻,若是换个地方,你的身价何止上升百倍?

       你的结构如此奇特,你的身价如此高昂,居深山,历千古,不离不弃,造福人类。想当初,你是仙家所造?还是始皇大帝用赶山鞭,将你赶来,只有留待后人评说!

 5.jpeg

       四、蜈蚣桥

       古驿道上蜈蚣桥,你历经数百年苍桑,任凭狂风浪打,于今仍雄居深山,坚挺屹立,伟岸神奇,足见当年建造的设计,既独特,又合理。那是六百年前啊,科技不发达,无机械施工,水西的先人们,勤劳勇敢,智慧无穷!

       奢香夫人,虽一介女流,巾帼不让须眉,不愧为杰出的女政治家,为贵州各族儿女免遭战乱,你不畏艰辛,赶赴京城,面见皇上,据理力争,说服天子惩罚欲作乱之臣,承诺修九驿十桥,通往云南、四川,方便民众出行,回报皇恩。

水西领袖奢香,率部建造你,桥面宽阔,如今能并排行驶三辆车,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还具有超前意识!造型如此独特的蜈蚣桥,在当时夷蛮之地的贵州,工艺可谓先进至极。我曾三次游览蜈蚣桥,第一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每游一次,均有较多感慨。

 

       五、猫跳河

       千里乌江上游、美丽多彩猫跳河,清镇、修文与黔西的界河。历史以来,你日夜奔腾咆哮,滚滚向东流去;民国后期,为开发你丰富的水能资源,已建修文河口电站,利用水能发电。建国后,国家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大力投资开发,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在猫跳河流域建起六座梯级电站,利用水能发电,造福人类。

        时光进入新千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经勘测选址,又在索风营建造大型水力发电站;时任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贵州视察,曾亲临索风营,对电站绿色环保大加赞赏,留下了领袖的风采。

       自电站建成,大坝关闸蓄水,这一河段称为“奢香湖”的河面,变得水深平缓,水面宽阔;两岸林木葱翠,植被完好,青山如黛,再加水波浩淼,极具旅游优势。展望未来,你丰富的水力能源和旅游资源,仍将为实现全民小康,作出新的奉献!

(编审:刘涵  责编:汪忠钱)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