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揭阳历史沿革概述及首任县令史定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11-08 23:44:30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陈奕波 林月水 点击: 评论:0

 《图说岭南水城》第一篇《走进岭南水城》 

第一章  古城风韵

概述

揭阳因为地处五岭中的揭阳岭的南面而得名,是岭南古邑,潮汕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粤东、闽西南和赣南地区第一个建置县,也就是说,古揭阳的地域包括现在整个粤东地区、梅州东南部部分地区、福建西南部片区和江西南部部分地区。

1.jpg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任嚣、赵佗领兵平定南越,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三个郡治,南海郡辖下一共设置有六个县,揭阳为其中之一。从此,“揭阳”作为县治的名称开始出现在中国史书的记载,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揭阳县令史定帮助汉军收复岭南地区的东越国和南越国,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让古揭阳的人民和全部属地归回汉朝中央集权领导,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火荼毒,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完整建立了丰功伟绩,被汉武帝封为安道侯,世袭揭阳县令,同时被赐姓“揭”,赐名“猛”,“揭猛”成了中华揭氏族人的始祖,“揭阳”也就成了揭氏族人的发祥地,目前,海内外近30万揭氏族人都是揭猛(史定)的后裔。

榕城古称“玉窖”,宋时辟为县治之后,因为城中到处栽种有榕树,因此县城定名“榕城”。“揭最多榕,故江曰榕江,城曰榕城。”

2.jpg

榕城玉窖溪北滘河段(陈奕波摄)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朝廷重新设置揭阳县建制,县治在榕城,到了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揭阳县被撤销并入海阳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当朝重新恢复揭阳县建制,县址初设留隍,后择地榕城。绍兴十一年(1141年),县城建成后至现在,榕城一直是揭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已经有着近千年的历史。

榕城是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才辈出,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鼎盛,民间文艺,民间工艺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水乡风貌保存至今基本完整,民间将榕城的地理风貌称为“浮水葫芦”和“水上莲花”,有着“江南小苏州”和“东方威尼斯”等雅称,自古至今一直被海内外乡亲广为传扬。“城中竹树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是古时榕城水乡的真实写照。

2008年,揭阳市凭借榕城的水乡特色,成功注册“岭南水城”作为城市的商标和域名,从此,“岭南水城”成为榕城新的光环,也是揭阳的另一雅称。

榕城因为榕树而得名,因此,榕树也是榕城的一大地域特色。过去的榕城可以说是门前屋后都种有榕树,有五步一小树,十步一大树的盛况。来到榕城旅游居住,正是因为这里有“古榕潮汐地,百折绕平田。吞吐涵明月,盈虚漾碧天。”的景致,才会让人滋生“赋罢临流兴,曲肱一枕眠。”的闲情和逸致。

榕城水乡是大自然和揭阳的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不可复得的天然资源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语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翻开《揭阳县志》,从《沿革》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段记载:“揭之得名以岭由来最古。戌于秦,定于汉,离析于晋、宋、齐、梁之间,废置变迁不一而足。或为郡,或为州,或为县;或属东吴,或属豫章,或属闽粤。初以全潮统于揭地,后又以揭邑隶于海阳。迨宋绍兴十年,设治于玉窖村,县乃始定。”

从这段史料记载可以得知,原揭阳县的行政区域在历史上是分分合合,经过多次的变换划分,名称也有时撤销有时恢复,到了宋绍兴八年重新恢复揭阳县建制,“揭阳”的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揭阳首任县令史定

有关揭阳首任县令史定的相关史事,清乾隆《揭阳县志》卷四《职官志》中只有寥寥10多字的记载:“元鼎,史定,六年降汉,封安道侯,有传。”而该卷“宦蹟”中的记述也较为简单:“汉,史定:秦时人,仕南粤,为揭阳令。元鼎六年,汉兵下番禺,定决计属汉。武帝嘉之,封安道侯,邑六百户,子当时,袭侯爵,子孙遂家于揭阳。祀名宦。”

3.jpg

揭阳首任县令史定(揭猛)画像(揭育文 提供)

事实上,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揭阳极少人知道有“揭”这一姓氏,更不知道揭阳志载的首任县令史定就是揭氏的始祖,更为令人奇怪的是,揭氏因揭阳而得姓,然而在揭阳却找不到一个土生土长的揭氏后人,而国内外揭氏族人也极少人知道他们的根就在揭阳,甚至连潮汕史学界对于史定是否为西汉时期的揭阳县令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以至于一些史学著作对其人其事也“避而不谈”,史定的史事也就成了潮学界的一宗“悬案”。

直至2003年11月,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在揭阳召开,《潮学》主编徐光华先生提交了《从新发现的“汉武帝为揭阳令史定赐姓‘揭’改名‘猛’所引出的若干新说》一文;与此同时,史定后人揭立业、揭海元应邀参会,并携带广东廉江和江西丰城两地的《揭氏族谱》参与讨论。随着“史定即揭猛”最新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以及《揭氏族谱》所提供的重要历史信息,众多潮学专家都为之激动不已,远在香港的国学大师饶宗颐老先生也由衷地发出感言:“如今行见潮汕史此一重要之问题即将得到彻底之解决,精神不禁为之振奋不已,欢然为之欣喜终日。”①揭氏乡亲更是为找到他们的根而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会后,香港历史学家郭伟川先生根据《揭氏族谱》展开研究,先后撰写了《揭氏族谱考证》《论古揭阳与闽西南及赣南的关系——兼论〈揭氏族谱〉的史料价值》《关于揭阳令史定及〈史揭合序〉的若干问题》等重要论著,为史定、揭猛与揭阳之间的史事正本清源,潮学界有关史定的争论也随之尘埃落定。

应该说,自2003年底至2005年,潮汕史学界对史定相关史事的认知度已经相当广泛,但民间依然极少人知道。

2005年底,笔者经《潮学》主编徐光华先生介绍认识了揭立业先生,随后参加了揭氏在广州、韶关、福建宁化、北京等地开展的一系列重要活动并在揭阳电视台宣传报道。2007年下半年,揭氏族贤商议召开全国性的“揭阳先贤揭猛研究会”成立大会,期间恰逢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到揭阳踩点,作为陪同人员,笔者介绍了揭氏方面的相关信息,并将央视方面的摄制计划反馈给揭氏。最终促成了《揭氏传奇》纪录片的成功摄制和播出。

如今,揭阳人民对揭阳首任县令史定和揭氏的认知度和亲切感与之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① 徐光华《潮学》2003—2004年第17、18期(合刊)《选堂感言》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揭阳研究会、揭阳市潮学杂志编辑部,2004年8月

图/文 陈奕波  记者  林月水

责任编辑:张耿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地域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