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跃华
大美贵州,王学修文;猫跳河畔,红色索桥。河谷幽深,悬崖峭壁;雄奇险峻,水流湍急。人渡索上,面向苍穹;背临深渊,魂惊魄动。索桥古渡,沟通猫跳河畔修文、清镇两岸;两地群众世代交往,索桥发挥巨大作用。
1936年初,中央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此;2月1日,抢渡索桥,占领对岸,守住渡口。军民合力,又在上游百余米处,以砥柱石作为桥墩,半天时间,两米宽的便桥,横跨猫跳河上;二、六军团1.7万多人,两天内顺利渡河,向清镇、黔西进军。
光阴荏苒,日月更新;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为发挥猫跳河丰富的水能资源,先后建成6座梯级水力发电站。纵横交错的高压电网,把一串串珍珠,撒向贵州高原;把光明和幸福送给千家万户!
长 征 精 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谷堡索桥,各族群众;继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兴修水利,建提水站,修建山塘水库,确保山地良田灌溉,旱涝保收。立下愚公移山志,家乡面貌大改观。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言书。”伟人的名言,英雄的军队,战争年代,指引革命不断取得有胜利。索桥儿女,奋勇争先;抗美援朝,踊跃报名;保家卫国,作出贡献。自卫反击,应征参战;英勇事迹,激励后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索桥干部群众,发扬长征精神;调整产业结构,大种水果蔬菜。贵长猕猴桃,享誉四方;次早熟蔬菜,市场俏销。乡村振兴,风生水起;美丽家园,生机盎然。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红 色 文 化
红军长征过索桥,留下许多动人红色故事;女战士送小孩棉衣,象征军民鱼水情。当地群众捐献木板、竹子,在砥柱石上架便桥,帮助红军大部队过猫跳河,体现军民一家亲。80多年来,红色文化在索桥一带深深扎根。
红色文化,革命旧址;英雄事迹,长征精神等,是索桥的一座“富矿”,是鲜活的历史,是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谷堡镇索桥村党支部、村委会,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带领村民调结构,兴产业,振兴乡村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学史明理,初心长留;红军长征留在索桥一带的许多红色故事,感人肺腑,激发热情,振奋精神;早已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激励索桥人民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老 人 脸 谱
黔中猫跳河,修文、清镇的界河;河谷两岸峰峦高耸,崖壁陡峭。索桥河段,白岩众多;其中一处,有额头、有脸庞,双眼、鼻子、嘴唇、下巴一应俱全,酷似“老人头”,形态逼真。头顶青山,两边均有绿色植物,实属罕见。
慈祥的老头,千百年来,屹立深山,历尽风霜,饱经苍桑;耐住寂寞,见证猫跳河畔索桥一带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政发力,脱贫攻坚;过去的苦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乡村振兴,风生水起;共同富裕,指日可待!
新时代,新征程;修文县即将撤县设区,届时贵阳市政策倾斜,支持修文发展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谷堡索桥抢抓机遇,将猫跳河畔“老人头”绝美风景稍加打造,就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旅游打卡地,助农增收。
花 果 之 乡
谷堡索桥,依山抱水;猫跳河8.3公里河道环绕村庄东、西、南三侧,村内有5处自然水塘,大塘组因此得名。峡谷丘陵,群山起伏;平均海拔1114米,年平均气温16.3℃,降雨量1179毫米,无霜期353天,属修文河谷温暖地带,适宜水果、蔬菜生长。
近年来,全村调整产业结构,振兴乡村经济;已种贵长猕猴桃3579亩,柑桔、特色樱桃等849亩,次早蔬菜226亩。索桥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果蔬生产有特色,已成为响当当的知名品牌。
索桥村传承红色基因,长征精神渗入村庄肌理,融入村民生产生活;一个“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四年后,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编:林琳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