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祖文(布依族)
“人不走不亲”蕴含着人际交往大智慧。2023年2月11日上午,笔者目睹家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彭江龙先生和荔波县朱士奕女士在订婚之后,邀请女方父母和亲友到家中做客、互相走动成为佳话。
客人来临之头一天,男方家族把迎接女方客人当成寨子特大喜事,请寨子和亲友中会办宴席的当厨师,准备桌、凳、碗、筷、盘和酒水,打扫卫生忙完后差不多到晚上。第二天早上起得较早,按照厨师吩咐的菜品、佐料,驱车到城里有关供应点,购买办宴席所用的新鲜蔬菜、牛肉(杂)、河鱼、豆腐、汤火锅底料,以及水果、葵花籽、花生等,男方家还特安排家族主要人员形成队伍迎接客人递上喜烟以表示热烈欢迎!
进入中餐中,大家嬉闹和表情兴奋,互相敬酒干杯,对唱山歌。饭后大家进一步交流,互相了解,无话不谈。有的在家搓麻将、打扑克或唱歌,有的相约到田边呼吸新鲜空气,观看似织锦金黄色的油菜花,察看男方家鱼塘产业和田间管理,分享鱼塘建设和劳动果实。最后,在热闹欢送中女方父母和亲友们尽兴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据了解,布依族非常好客,不管是谁家来了亲戚朋友,都要邀请邻里来陪。若遇陌生人过寨中或寨门,都会真诚地招呼进屋,尽情地劝“三格档”。若客人真的酒量小不能多喝才给客人添饭。若亲戚朋友到家,家中老幼均集中起来“照面”,然后各自才去做事。若遇上大小事或在公众场合,男女老少衣服整洁,说话轻言细语、谦逊、诚恳。布依族重视婚俗礼仪,订婚之后男方去“看丈人”,女方同样去男方家。送日子帖亲朋6或10、12人形成亲友团,选择在周末上午或者挑选在双日前往女方家(因上午、周末绝大多数人家里都是有人的,双日寓意着吉利)。结婚“彩礼”由媒人进行“穿梭外交”达成“双方统一,求同存异”方案。解放前,男方一般给女方家几十到几百块大洋(银元)。解放初期《婚姻法》颁布以后“彩礼”被视为非法,但暗地里一分也不少。上世纪六十年代,一般是“二成礼”(每成“礼”为120元人民币)、加若干身衣服、还准备有“二十四条腿”(大立柜、高低柜、梳妆台、饭桌、两把椅子)。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二到四“成”礼和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八九十年代,有现金和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摩托车“三金一冒烟”。本世纪以来,将“摩托车”变为“小汽车”,还要有冰箱、彩电和搂房。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婚礼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订婚后最高兴的是年轻人的父母,他们互相走动多聊聊,不是说的太透感情没了,而是能在一步一步行动上看到十分真诚、脚踏实地!
(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