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又是一年艾草香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5-18 11:48:0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赵芳 点击: 评论:0

作者:赵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古以来,清明便有踏青、追思、吃艾草粑粑以及祭祀祖先的习俗,而到了如今,更是有了一层对故人缅怀,对今人敬爱的含义。在前些日子,偶然回了趟老家,穿过大道望见那栋几经风雨的老屋,蓦地看到早已故去的外婆又站在门前,门后是还未翻修的老宅,宅院前一汪水田,一洼菜园。阳光照射之下,水田泛着波光、盈盈闪闪,像是铺满了一颗颗星星,重叠错杂,菜园里嫩绿的艾草冒出头来,叶子上的水珠被阳光点缀成了一颗鲜亮的宝石,时间也在这样的画面中倒退,从一种虚幻变得渐渐真实起来:这满地的翠绿,满园的艾草香啊!

  小时候,我是不太喜欢吃艾草粑粑的,太粘、太软、糯叽叽的,一不小心就会像吃西瓜一样,弄得满脸满手都黏糊糊的。而且小时候的我对艾草的味道也接受不了,加上这个做起来也麻烦,采摘、冲洗、和面、蒸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下。但我喜欢看,看外婆采摘、冲洗、和面、蒸煮,尤其是在清明前后,菜园里、干涸的稻田里艾草绿油油铺了一地,那些露出头的艾草嫩得像能掐出水来一样,每一株都给这个季节带来了一些清凉。

  外婆的菜园里,每年都会长出可多可多的艾草,感觉像是外婆特意种下的一样。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那年,院子里的艾草突然变少了许多,艾草粑粑也少了。像是在提醒我外婆老了,做不动了。

  也就是那一年秋天,外婆去世,她走的很安静,只是睡了一觉,次日便不辞而别。就跟秋天的雨一样,说来便来,说走就走,随着性子下,随着性子倾盆。我已经不记得我是怎样面对这一种失去,我很坚强,也很乐观。我反复地告诫自己:这是好事儿,外婆去了天堂就没有痛苦了,这样没有安详的离开,挺好,挺好。

  记得第二年清明,我再次走进外婆的院子,采摘菜园里的艾草,给母亲制作艾草粑粑,母亲在一旁同我一起采摘,母亲像外婆一样一边采摘一边念叨,“制作艾草粑粑首先要采摘到鲜嫩清香的艾草叶”,清明前后,艾草初初长成,犹如邻家小姑娘,楚楚动人。茎叶肥硕鲜嫩,外形碧绿水灵,采摘时嫩嫩的叶尖用手指轻轻一掐就断,可闻见艾草那诱人的香气,此时的艾草做粑粑正香。

  母亲做的艾草粑粑与别处青团滋味不同,因为她延续了外婆的做法,先将上好的粳米和糯米磨成粉,按照一定比例掺好,放入蒸笼内蒸个七八分熟,然后再加入己晾凉备用的艾草液中,充分的搅拌使之成团,但光成团还不够,必须要反复敲打艾草团,将己成团的艾草团放入石舂中,反复敲打艾草团,如此反复,直至米粉与艾草彻底融合。舂好艾草皮后,还须用杆面棍杆成薄薄的面皮,最后就可以包入自己喜欢的馅料了,这时你可以使用有精美图案的模具,也可以自己用手捏出精美的花边。手艺好的人做出来的艾草粑粑不仅外表像一件艺术品,一口咬下去那悠悠的艾叶香裹着各种馅料的香味紧紧萦绕住你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会让你终生难忘。

  不知怎么的看着母亲舂兑,不由得眼眶湿润,可能是风吹得突然,眼睛好像都被这清香的艾草粑粑浸透,视线变得模糊,好像看到外婆就在菜园里,一茬一茬的采摘这艾草叶,一锤一锤的舂兑着艾草团,每一锤都好像锤进了我的心窝子里,不疼,只是有些难受,甚至有点儿内疚的滋味。

  外婆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而考究,教育起我来也颇有一套章法。

  少年时总是带着一些调皮,时而逃学跟着表哥们跑到很远的河边找河蚌,时而和同学一起趁着外婆不注意,偷偷溜进屋里,在屋里东躲西藏,又或者故意发出一些声响,吸引外婆过来寻查,又仗着她行动缓慢,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场“游击战”。虽然每次外婆都被搞得不厌其烦,但是她每次看见我时,那张如同西北土地一般的脸颊仍然会生出笑容,像夕阳,深沉而久远。

  外婆教育人从来不会打骂,她更加懂得让你明白你犯了什么错,应该怎么去改错。

  有次,我放学回家路过一家人的前院儿,院子里长着一棵桃树,密密麻麻的接了好多小桃子,青涩的、小小的,看着好像还没熟。但是,那个年代,能有点小玩意儿解馋以是不错的选择,遇事便扯下枝叶,偷偷摘了半个书包。

  回到家里,我就给外婆展示了一番我的功绩。可外婆却没有夸我,反倒说我应该把这些还回去,我当然不答应。外婆也不急,给我慢慢地讲道理,甚至举了许多我在那个年纪可以理解的例子。

  可这还不算完,外婆还拉着我去向那户人家道歉。回来的路上,外婆问我:“道歉的滋味儿怎么样,好受吗?”

  我红着脸,耳朵热辣辣的,点了点头,那一刻真想找个地缝转进去不出来。

  外婆看着我认真说道:“人呐,只有知道哪些滋味难吃,才会在以后记性呐。”说完,用她那经历了世事却愈发明亮的手掌摸了摸我的头。

  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

  是啊,就跟我小时候吃艾草粑粑一样,粘牙、难吃,便不再吃了。可不知为何,外婆去世后的第二年清明,我却喜欢上了艾草的香气和艾草粑粑的粘牙。或许是外婆的话点醒了我,也可能是我长大了,懂得了外婆辈们的辛苦,再吃艾草粑粑才发现其实它跟外婆的味道一样,细腻、温柔、体贴、董礼识趣。

  外婆已经离开已经十几年了,昔日的菜园已不复存在,院子里再也闻不到艾草的清香,外婆做的艾草粑粑的味道也终于在倒在了时间的手里。但我仍记得外婆的院子,外婆的艾草原。它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教会了我吃过一次难吃的味道,就要记住,免得以后再吃一口。人也是这样,外婆的离开,滋味儿也挺难受,所以得记住这些滋味儿,要更爱和珍惜身边的人。

  外婆和她的艾草粑粑,藏进了我心里,每当我犯错的时候,外婆的教诲就像竹杆儿一样捅进我的心窝,不疼,但思念得厉害。恍惚间,心里的艾草园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散发着一种人性至善至美的光芒,再看它时,它更像是一簇影影绰绰的背影,沉重地叠在心里。

  成年后,我尝过麦叶青团,尝过清明草青团,虽然都个有滋味,但我认为仍然比不上带着家乡味道,有着外婆记忆的艾草粑粑,它那独特的滋味和外婆对我的谆谆教诲始终萦绕在我的舌尖心头,挥之不去,艾蒿粑粑是清明的味道,是春天的味道,更是外婆的味道!

流程编辑:张珺GZW341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