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苗族刻道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6-08-15 10:26:57 来源: 作者: 点击: 评论:0

 \

      “刻道”是苗族古诗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有一万多行歌词。他是苗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而成的。2006年、刻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道”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苗族婚姻叙事长诗,更是一部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它不仅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苗族的起源和迁徙、图腾崇拜、数学知识、语言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苗族“刻道”即“刻木”,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是施秉苗族酒歌的一种,因它的主要内容刻于圆形竹木之上,苗民们持棒而歌,故有此称谓。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的一个山坡洼地里。“刻道”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苗族群体中,至今唯一保留的一种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它是迄今为止苗族最早的记事方式和该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据清乾隆《镇远府志》记载,苗族俗无文字,交质用竹木刻数寸,名为“刻木”。婚嫁则“姑之女定位为舅媳。倘为子,必重献于舅,谓之外甥钱,否则终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来”。《贵州志略》亦有苗族“刻木示信,犹存古风”的记载。《苗族开亲歌》产生于苗族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之后的一段历史时期,虽然有关于民族迁徙、图腾崇拜等方面的内容,但与那些反应创世、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等古老神话不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权之下的婚姻状况,它用酒歌这种形式记载苗族婚姻的起源、演绎及它的发展和进步。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苗族“刻道”诗歌语言通俗,口语化、生活气息浓厚,同时它又用丰富、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敢于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苗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苗族对婚姻的执着追求与向往。酒歌旋律低回,多重复。它在苗族中流传广泛,久唱不衰,是苗族酒歌的珍品。
  刻道多采用枫木、梨木或竹制成,一共有27格,每格一简单的符号记录,各种有反复、对唱等形式,它是中国境内苗族群里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符号。
       苗族“刻道”由五言体组诗的形式构成,它叙述了苗族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的恋爱等内容。《苗族开亲歌》有一万多行歌词,苗族先人就用奇特的符号把开亲歌的目录刻在一尺长的小木棍上,随身携带方便,称为“歌棒”。
       歌棒上的文字,也就是那时舅爷想姑妈索取聘礼时刻在枫木棒上的象形符号。文字符号和刻棒流传下来以后,刻棒即成为苗家历代传唱这段故事和苗族婚俗由来的“书籍”和“歌本”。
       刻道歌棒,三面刻有各种象形符号,苗族称刻道,其长短粗细方圆无严格限定,以能刻录和方便携带为准,长的像竹笛,短的可以放进衣袋。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以前结亲嫁女都要对唱开亲歌,如果打不出就要被罚酒。一个开亲歌数万行,牵涉面广,被祖先们以目录的形式刻在一根笛子大小的歌棒上。那些横七竖八的线条,一条就包含了上百行内容,一个歌棒数十个符号就记载了一万多行的歌词。于是有人把歌棒插在衣襟里,在唱歌过程中如果有忘词的时候偷偷摸一下就会记起来。
       一根歌棒,歌师可以按图形符号从上往下唱,也可以从下往上唱。而外人却难明其详,所以施秉民间有“官家识字九千九,没有哪个能把刻道认得透”一说。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风土人情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