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报道(杨展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多年来,贵州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描绘出了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贵州画卷,以绿色经济带来的实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经济社会发展一度相对滞后的贵州,通过将绿色转型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并举,如今成为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也成为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底色。尤其是“十三五”时期,贵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提升。
贵州关岭县的皇竹草种植,既改善了生态又解决了“关岭牛”的饲料问题 摄影 杨展凌
贵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双十工程”,大力推进乌江、赤水河等流域治理,率先取缔全流域网箱养殖,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61.51%;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稳步降低,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2%;2020年,全省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9.3%,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2%。
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贵州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步伐,将优良的生态环境转换为巨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能给民众带来福祉的“绿色提款机”。优良生态环境发展起来的旅游业成为贵州绿色经济的一大动力,仅2021年端午假期三天时间,全省就累计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贵州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影 杨展凌
除了发展旅游业,贵州还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仅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更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为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探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贵州因地制宜,在全省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水果、生猪、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并成立12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每个产业都有一位省领导领衔。
事实证明,贵州选对了路子,通过发展合适的产业让绿水青山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在产业变革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贵州人吃上了“生态饭”。2019年底,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全省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中的28.56万人增收。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358.62亿元,同比增长6.5%。当前,贵州正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生态优势犹如金字招牌,是贵州永续发展的巨大财富。展望刚刚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贵州要让绿色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为此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
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贵州六枝百姓致富 摄影 杨展凌
在“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继续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全省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贵州。依托生态优势,贵州还将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
在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寻找绿色经济发展新着力点的同时,贵州持续探索、丰富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和路径。贵州省连续10年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搭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重要平台,让贵州备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责编:杨婷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