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习水:碧水蓝天绿满城 生态文明谱新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19 11:52:4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张川 点击: 评论:0

云雾缭绕的箐山森林公园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云雾缭绕的箐山森林公园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小寒时节,从箐山顶眺望晨雾渐渐散去的习水城区,阳光温柔,远山如黛。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习水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以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为核心,以厚植中国式现代化习水实践的生态底蕴为引领,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贡献习水力量。

生态习水 接力向“美”

  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科考团队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考时,首次在保护区内发现淡水海绵动物。海绵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起源于6亿年前。

  2023年4月,习水保护区科研人员在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两种特殊的报春花属植物,分别为“似绒毛报春”和“天竺葵叶报春”。其中,天竺葵叶报春是贵州省新纪录植物种。

习水境内发现的报春花属植物。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习水境内发现的报春花属植物。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无论是“淡水海绵”还是“似绒毛报春”“天竺葵叶报春”,三者均对水质及生长环境要求极高,这正是习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最佳佐证。

  2022年以来,习水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

  加快赤水河流域及支流水生态治理修复,治理石漠化4000亩、水土流失12.07平方公里,修复治理矿山16座,拆除拦水坝、小水电站22座,渔溪坝、大茅坡等33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面深化林长制、河长制,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2%,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厚朴之乡”等荣誉称号。

出门见绿 市民生活“标配”

东风湖湿地公园。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东风湖湿地公园。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日,百余只从西伯利亚或蒙古长途跋涉飞往南方的红嘴鸥光临习水县城东风湖湿地公园,它们在湖面上时而飞翔,时而嬉戏,时而觅食,与湿地公园的良好生态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刚吃过早饭,家住环北大道翰林院小区的张路便背着十几个瓶子来到东风湖湿地园,熟练地操弄着各种健身器材。“自从搬到这里居住后,每天早晚都会来这里散步,锻炼身体。”说话间,张路指向园内深处说道:“那里还有一股清泉,锻炼后就会到那里背些回家饮用,水质甚至比桶装矿泉水还好些。”

  东风湖湿地公园总面积249.0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82.92公顷,公园通过生态修复的方式,将生态漫游区、活力运动区、科普体验区3个特色分区有机串联,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一个游憩娱乐、健康养生的优美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到这里栖息,逐渐变成苍鹭、野鸭等多种鸟类的长久栖息地。

  据了解,从2009年开始,习水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制定了《习水县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习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并于同年着手打造箐山森林公园。经过14年的接续建设,目前,习水共建成城市公园6个,建成区绿地率达38.99%,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出门见绿”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生活的“标配”,也让“公园里”的城市活力倍增。

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

  “这里空气好、负氧离子高,是一个天然氧吧!我们从重庆过来也就两个多小时路程,所以每年避暑我们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批度假游客。”十分偏爱康养的重庆游客宋大哥说,当初的避暑口号“生活在习水,工作在重庆”如今已慢慢变为现实。

飞鸽景区林海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飞鸽景区林海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上公路、飞鸽云海、丁山田园,是习水北部片区名气最大、最为深入人心的景观景点,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习水的独特魅力。近年来,习水以“美丽资源”发展康养产业,以康养产业反哺“美丽乡村”,围绕“康养副中心”寨坝镇为核心,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了以绿水青山赋能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习水县北部,地处黔川渝交界的“金三角”腹地,东面、北面与重庆市綦江区、江津区接壤,度假区覆盖坭坝、寨坝、大坡、三岔河、仙源、双龙6个乡镇,总规划面积 800平方公里。近年来,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在习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气候和交通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避暑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当地群众的生产和就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使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自2012年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以来,6个乡镇先后招商引进旅游康养度假地产项目29个,投资119.56亿元,建成康养度假地产200万平方米;随着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度假区被打造建设成了重庆人的避暑首选地,夏季常住度假游客可达30万人。”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坡镇云海日出美景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坡镇云海日出美景 。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目前,度假区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6家,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到4505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 亿元;带动成立乡镇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113家,实现黔北麻羊、生态岩蜂蜜、丁山稻米、古树茶、红稗、方竹笋、杨梅等农特产品销售1.8亿元,利益联结脱贫户2833户10750人,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与此同时,习水飞鸽生态旅游度假区还依托农旅产业激活酒店、民宿、餐饮、商超、电商物流、中介服务、装饰装修等让第三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就近转产、转业4000余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50元,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助力乡村振兴。(张川)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旅游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