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黔商文化  
品味遵义·静听时光|船运来的商帮文化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3-26 16:18:52 来源:遵义发布 作者: 点击: 评论:0

文 | 秦岭 ☊ 播音 | 周芷菱

赤水丙安古镇自古以来就是川盐入黔的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美誉。明朝万历二十九年,朝廷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丙安第一次设立行政区划。自清朝乾隆年间赤水河大规模治理以后,丙安成为赤水河航运最为繁忙的水陆码头,是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盐船和商家必经的停泊和上岸处。当时的丙安,酒坊林立、商家如云,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清晨,薄雾初升,一排排吊脚楼若隐若现,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人们站在赤水河岸,古镇码头跃入眼帘。史书记载:大丙滩悬流数仗,巷路一线,盐船到此,必出载上滩。险滩的存在造就了丙安的繁荣。水路受阻,改走陆路,盐商、脚夫、纤夫必上岸,“满眼盐船争泊岸,收点货物夕阳中”的繁荣景象就此形成。

▲ 赤水丙安古镇(胡志刚 摄影)

丙安码头数百平方千米,一条百米左右的石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直通古镇。南来北往的商人将外地商品经长江、赤水河以船载入,在这里卸下,用马托、人背,通过青石板路运送到古镇贩卖,这里自然形成商品交易的重要场所。各地的商贩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摆摊设点,采购山货,村民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若遇赶场天,狭窄的街道比肩接踵,川流不息,十分热闹。场上客栈、酒楼、饭馆、茶馆、戏楼林立,达数十家。每当夜幕降临,大街小巷酒旗飘扬,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声、喧嚣声不绝于耳,猜拳行令,热闹非凡,仿若一幅赤水河版的“清明上河图”。

▲ 赤水河(卢祖文 摄影)

赤水河是贵州著名的一条“美酒河”,两岸民间自古就有酿造美酒的习俗,从茅台古镇,沿着赤水河而下,经过土城、丙安、复兴,到达大同,沿路古镇众多,酒坊林立,大大小小的烧酒坊数千家。赤水河岸酿造美酒的历史悠久。据说,赤水河地方系列名酒就是以“丙安烧酒坊”为基础出产的。古时候丙安古镇酒文化丰富多彩,诗人经过古镇,领略古镇酒商文化之后吟诗:“一年一度开酒日,又是商家忙渡时。”这便是当时古镇酒文化和船运文化的真实写照。

▲ 赤水丙安古镇(胡志刚 摄影)

丙安拥有丰富的林木和竹资源,有300多种珍稀植物和140多种珍稀动物,品种繁多的“山货”与琳琅满目的“洋货”相互交织。本地拥有丰富的竹木工艺产品、茶叶、竹笋、皮毛、烟草、天麻、人参等土特产,外地有川盐、布匹,以及烟土、胭脂、陶瓷等新鲜玩意儿。土特产和洋货运进运出,满足了各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物质享受,形成一条繁忙的商品运输补给和交易链条。同时把四川、重庆、湖南、云南等外省文化也输入进来。除了商品交易外,货品运输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文化氛围。外来文化如徐徐春风,吹绿了两岸青山。如川剧、川菜、湘菜、蜀绣、竹编等,形成独特的商贸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袍哥文化、雕刻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古镇建筑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品味独特的文化内涵。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灿烂,具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很接地气。巴蜀文化通过船运进入赤水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的土著人。文化兼容与释道,吐故纳新,进退之间,演绎着生死契阔。商贸的繁荣,带来文化的兴盛,外地客商做生意发了财,广置房产,娶妻生子,在这儿安营扎寨。比如最著名的 “禹王宫”就是当时湖南和湖北商人出资修建的会馆,被称为“两湖会馆”。

船运来的商帮文化是丙安主流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丙安人。

文字支持:遵义杂志社

音频支持:新蒲新区融媒体中心

来源:遵义发布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黔商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