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商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魅力贵州 > 黔商文化  
贺红尧:引进台湾工艺谋发展 让世界遍布中国制造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1-12 10:50:3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刘禹涵 点击: 评论:0

 

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红尧

【人物简介】

贺红尧,1973年出生,四川省南充市人,研究生学历,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0年1月3日,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会议提出4方面针对性举措促进制造业稳增长。这四支“政策箭”分别是: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扩大制造业开放以及深挖内需潜力。国常会要求,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为此,记者专访了云南制造业代表性企业——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红尧。

图为 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大门

引进台湾新工艺 资源技术双合并

据了解,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是由台湾台一集团在大陆控股的一家子公司,主要引进台湾制造工艺及高新技术,按照台湾的技术生产标准,以填补国内高精密车床的空白。该公司位于云南玉溪研和数控产业园,主要以生产高精密度车床为主,贺红尧表示,台一机床选择在云南建厂,主要是利用云南的资源优势,结合台湾的技术工艺,实现资源+技术的双剑合璧。

贺红尧介绍,首先,公司引进的台湾制造工艺及生产技术,主要体现在铸件实效、淬火硬度以及精度方面。如所有的铸件均为人工实效和自然实效,淬火硬度不低于52度,主轴跳动均控制在0.005mm,所有精度压缩国际标准20%;其次,生产的所有车床,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研发、制造、检验、性能测试等等,均通过高精密量测设备,以及制造过程中每一步对品质的严格管控,这也为该公司能快速占领市场提供强力的支撑和保障。

台一机床厂车间一角

远销国外台一造 精挑细选原材料

记者从该公司总经理贺金玉处了解到,台一机床主打中高端品牌,目前主要生产的有斜导轨数控车床、平轨数控车床以及普通车床等系列产品。记者还了解到,该公司产品除了在国内市场走势良好,在国外也倍受欢迎,如在非洲、东南亚以及俄罗斯等地,每月都有上百台订单量。

当记者问及原材料供应商都有哪些时,贺金玉表示,他们的原材料主要来源有北京KND数控系统、广州数控系统、北方丝干、台湾上银、银泰丝杆、台湾嘉禾液压、亚兴刀架、宏达刀架、施耐德电器、日本和泉、德力西电器等数十家实力雄厚的原材料供应商。贺金玉还表示,每一家原材料供应商,都是经过实地参观、考察、进行层层筛选,价格高低只在其次,始终把产品的综合性能以及公司的信誉口碑等列为首要之选。

台一机床厂车间一角

建厂建人以质兴 安全第一生命线

贺红尧告诉记者,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要建厂,先建人,以法治厂,以质兴企”为核心理念。贺红尧表示,公司依法建厂,以质量求生存,在用人理念上尤为下功夫,正所谓事在人为,如品行、专业能力、责任心、有无犯罪记录、不良嗜好等等,均作为用人重要考查标准,相反,对学历并无硬性要求。

贺红尧表示,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各地事故频发,每一条新闻曝出,均是血的教训。如去年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35.07万元;上海长宁“5·16”建筑坍塌事故,造成25人被埋压,最终只有13人生还;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造成18人被困井下。所以,台一机床(云南)有限公司一直坚持把“有隐患,先排除;不专业、不上岗;有嗜好,不录用”十八字真诀列为安全要求。

图为 正在认真作业的工人

推陈出新为重心 开拓国外新市场

当记者问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以及计划时,贺红尧表示,公司下一步工作重心主要是对老产品进行优化,对新产品继续研发,不断寻求技术难关的突破,努力做好军工行业,不断开拓国外新市场。贺红尧分析表示,截止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质疑“中国制造”的声音一直不少,当前国际贸易的局势的确对于国内制造业水平有着很大的考验,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步伐。

自德国工业4.0时代开启以来,最为代表性的汽车行业已经稳稳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如日本在钢材铝材等材料技术方面的探索有所专长,此前受到重点关注的“笔尖钢”便是一个典型代表,但目前国内制造业在材料方面的研发探索已经加速追赶,独立完成的一些技术内容再次让国际社会感到惊叹。

从总体来看,当前国外高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正在努力形成全面的工业体系,国内制造业处于加速攻关突破的阶段,各类完全自主的高端技术产品也纷纷涌现。当前全球工业体系不断交融,所创造出的产值也并不难完全割裂,因此我们要客观的进行区分。科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我们将不遗余力的进行技术探索,摆脱国外垄断,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记者 刘禹涵)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魅力贵州 > 黔商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