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书香润童心,爱心伴成长!第十二座跃莱爱心书屋落户神农架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6-18 11:11:20 来源: 作者: 点击: 评论:0

碧空如洗,万里明艳;初夏的校园,生机勃发。6月13日,武汉跃莱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下称跃莱公司)“情系教育,关爱成长”公益活动第十二站走进神农架林区木鱼小学(下称“木鱼小学”)。

木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义,木鱼小学校长田强文,跃莱公司首席文化官陈继武,跃莱公司党支部书记夏南共同为跃莱爱心书屋揭牌。在爱心书屋捐赠仪式的前一天,跃莱公司一行还走访慰问了当地的困难群众。

 

 

爱心书屋揭牌,受到广泛好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当日上午10时许,在木鱼小学操场上,该校六(一)班同学们表演的经典诵读《满江红》,让在场的所有人热血澎湃,同时也拉开了爱心书屋捐赠仪式的帷幕。全校256名师生迎来了跃莱公司捐赠的二千多册崭新的图书,以及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

 

 

捐赠仪式上,该校的学生代表从赠书嘉宾的手中接过捐赠的图书后,还亲手为赠书嘉宾戴上了红领巾,用特殊的方式表达感谢。

“我们咨询了数位教育专家,并且综合了多位家长、老师的意见,精心挑选了一批适合同学们的优质好书。”夏南书记介绍,“这些书包含了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

“爱心书屋的落户,为我们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田强文认为,这不仅是一次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莫大支持。

“跃莱爱心书屋的建成启用,将为木鱼镇少年儿童提供一个拓展知识、提升自我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阅读环境。”王义镇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木鱼小学能用好爱心图书,引导同学们深入阅读,让书屋成为学校文化传承、知识普及、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利用这些图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早日成为建设国家、回报社会的栋梁之才。”

 

 

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学生阅读

木鱼小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内设小学部和幼儿园,在全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村级完小。“学校建设有音乐、美术、书法专业教室,并配备有体育、音乐、美术、书法专业老师。”田强文校长介绍,“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乡镇学校配备专业的艺术类教师,我校是个先例。”

田强文校长介绍,木鱼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打造书香校园;学校还于2022年获评湖北省中小学“阅读示范基地”。

“学校有专门的图书室,并在每个班级的角落和教学楼走廊的转角均设有图书角,而今天收到的这些珍贵的图书将及时的更新我们的图书角,方便同学们随时借阅新书。”该校的语文老师马睿介绍,“我们每周都会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爱心书屋的捐赠仪式上,该校的学生代表乐刘思涵还作了读书分享。“书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心灵的洗涤和升华,是思维的拓展和进化。”乐刘思涵分享道,“我们不仅要学好课本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珍惜时间博览群书。”

 

 

慰问困难群众,持续传递爱心

6月12日,在爱心书屋捐赠仪式的前一天,跃莱公司一行还前往木鱼村,走访困难家庭,送去大米、食用油、牛奶、健康营养品等慰问物资。

木鱼村村民赵开富,今年50岁,不会说话,也未结婚,没有子嗣,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好在他弟弟家与他相隔不远,时常过来照料他的生活。

12日下午4时许,跃莱公司一行看望赵开富。陈继武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叮嘱他要保重身体。赵开富激动地连连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随后,跃莱公司一行来到杨光山家中走访慰问。70岁的杨光山是木鱼村的“五保户”,虽然年事已高,吃穿都有保障,但是他仍然在家门前的空地种上了蔬菜。杨光山说:“我也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善自己的生活。”

夏南叮嘱杨光山:“要多保重身体,积极面对生活。”临别前,杨光山紧紧握着夏南的手,激动地说:“谢谢社会爱心人士!”

 

 

“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开启了乡村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新发展阶段。”王义镇长表示,“感谢跃莱爱心书屋落户木鱼小学,在彻底改变农村基础教育面貌的实践过程中,爱心企业以及社会慈善公益力量作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极目新闻记者 胡浩 刘剂 

摄影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胡巍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