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伦交所深交所高层人士共话“高质量发展”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12-17 18:25:07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周一帆 点击: 评论: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12月14日,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2年会暨广东民营企业百强峰会以线上直播方式开幕。会上,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 Julia Hoggett对伦交所集团当前的定位,伦交所与内地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机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展望。

Julia Hoggett介绍,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是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数据供应商,整合了全球各地的不同资产交易,具有市场领先的数据和分析能力,并与客户保持长期合作,“我们的实时市场数据来自超过15万个数据源,我们的交易后业务——伦敦清算所位于伦敦和巴黎,是领先的跨国清算所。”

此外,Julia Hoggett还指出:“我们对亚洲的关注也在增加,25000名同事中有一半以上常驻亚洲,其中有一千多人在中国,伦交所集团的一些部门与中国的合作已经超过160年。”

在此基础之上,Julia Hoggett重点提到了伦交所集团对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动力和增长潜力的观察。

“我们持续在中国看到良机,对于当下大湾区诞生的许多项目和倡议所涉及的领域,还有它们的规模尤其印象深刻。它们同时发生在广州、深圳、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随着大湾区新政策的推进落实,产品和服务创新也不断推进,参与其中令人倍感兴奋。”,Julia Hoggett同时表示,“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同行的深度参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增长的转变,需要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推动。”

对此,参会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唐瑞介绍,目前,深交所在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推动创新主体在关键核心领域形成突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唐瑞称,整体来看,第一大方向是聚焦重大战略,打造“三大领域”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深交所将着力提升服务的精准性,深化对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企业的培育,优化上市公司持续成长的制度机制。”

其进一步表示,第二大方向聚焦制度和产品创新,打造全方位创新资本引力场。深交所将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完善发行上市配套制度,增强服务科技创新适应性;优化再融资配套制度,提升资金投向国家战略领域精准性;优化并购重组、分拆上市、退市等制度,强化创新资源配置高效性;推动完善信息披露、跨境监管等制度,助力受境外打压的高科技企业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稳步开展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积极探索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新形式,推动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型高水平开放等。

唐瑞还强调,第三大方向则是聚焦科技赋能,打造“从IP到IPO再到上市后”的全周期服务平台。具体内容包括加快科交中心建设、迭代升级“科融通”平台、一体化推进“培育通”平台建设、将“成长通”建成上市公司信息服务一站式平台。

唐瑞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一批前沿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正处于集中爆发的关键时期,全球在高科技领域的博弈进一步加剧,增加了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赶超的紧迫性。谁能把握住这段时期形成突破,谁就能够依靠“先发优势”抢占未来全球产业的制高点。”

实际上,Julia Hoggett在会上亦强调了资本要素在大湾区推动包括6G、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机器人科学、生物技术和ESG等尖端领域的发展和标准制定中起到的作用。她认为,交易所必须从中推动开发更为明晰的基准与可交易的产品,保障资本有效地注入未来的产业领导者中。

与此同时,在伦交所与国内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上,她表示:“联通英国和中国的资本市场的GDR、CDR等互联互通机制于2015年首次被提出,并于2019年在上交所与伦交所之间正式开展。今年,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取得了重要进展。而现在,英国与大湾区将以新的激动人心的方式再度连接,不仅是深交所符合互联互通机制下最低上市标准的上市公司能够在伦敦发行GDR,符合条件的伦敦发行人也能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CDR并筹集资金。”

Julia Hoggett最后还指出,未来在中国拥有广泛业务的英国公司,也将寻求利用新框架和发行CDR,有一些创新型英国科技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运营多年,并致力于扩大其影响力。这其中的许多公司已经被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和和促进国际合作的政策所吸引,CDR将为这些公司提供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加深他们与当地资本市场的联系,扩充他们现有的商业网络。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文化产业 > 行业观察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