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爱心绘出夺目彩虹,倾囊而出彰显教师本色。杨碧荣是天柱县第二中学的英语教师,她来自偏远农村,从小家境贫寒,父母身体较弱,就是这样一位教师,资助了十多个贫困学生,其中有特困生,也有孤儿,很多学生都在杨碧荣的关怀下重新树立信心,立志要考上理想大学。在读书期间,杨碧荣从来没有因为家庭条件而感到气馁,她刻苦学习,扎实奋进,透露出一股顽强拼搏的劲头。当她成为教师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资助工作,长期资助的学生有16人,贫困的孩子在她的照顾下健康成长,特困学生、孤儿也在她的帮助下迎来了新的生活转机。
杨碧荣说,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感恩。她以慈悲之心对待贫困学生,用善举援助他人,把一份纯洁、温暖的爱心奉献给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也收获了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经历。她经常说,我曾经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是党和国家,把我培养成人民教师,是教师就要承担责任,回报国家、回报社会。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杨碧荣坚持资助,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下定决心,要资助到每个孩子读完大学?贫困是一所学校,从小生活在贫困中的杨碧荣,深知贫困所带来的辛酸和苦楚,她不忍心看见别人处于困难当中,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去奉献。杨碧荣的父母是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他们省吃俭用,在吃穿住用上不舍得浪费一分钱,除了供孩子念书外,还把攒下的钱拿去捐助,希望可以帮助更困难的人们,也许是受到了父母的感召,也许是家风的影响,杨碧荣在上学时期就十分节俭,她深知父母生活的不易,立志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碧荣认识了一位贫困的孩子,看着孩子通红的脸庞、粗糙的手掌,她瞬间涌上一股心酸,这不就是年少时期的我吗?虽然自己才刚刚参加工作,但她此时此刻已经决定,要资助这些贫困学生,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教师工资本就微薄,杨碧荣自己还身负房贷,为了完成资助,她注册了电商平台,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售卖三七中药材,希望能够多赚一点钱,帮助更多的困难学生。一共有十多个孩子等着她去帮助,每个孩子每年可以拿到800到1000元,这对贫困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杨碧荣的丈夫和她一样,也是一位出身贫寒的人民教师,夫妻二人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一拍即合,虽然两人还有大量房贷,生活压力很大,但他们把资助贫困学生放在第一位。“感谢党对我们的培养,也感谢国家给我们的俸禄,现在我们夫妻二人都是人民教师,所以看见贫困学生,就很想去帮助。”杨碧荣对学生的资助如同绵延不绝的小溪,她定下了资助目标,就一定省吃俭用来完成,这种精神让人备受鼓舞。
几年来,资助贫困学生已经成为杨碧荣生活的一部分,她总是在学校、贫困学生家、社会福利院中来回穿梭,放下教案就奔向她的孩子们,时刻牵挂着每一个贫困学生,像姐姐、像母亲、像家人。孩子们也早已习惯了杨碧荣的陪伴,每次杨碧荣来到福利院,她们都亲切地称呼其为“杨老师”,脸上洋溢着温暖和笑容,没有丝毫的拘束感和距离感。在一次探访中,杨碧荣听说这些孩子经常拿捏不好早晨的上课时间,总是迟到,杨碧荣把这个事情写到备忘录上,后来拿出800元钱,委托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把手表送到孩子们手上。孩子们有了手表,每天都能按时起床、洗漱,再也没有迟到过,杨碧荣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她一直都是这样为孩子着想,关心福利院孩子们的衣食住行,即便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她都放在心上,直到问题解决了,她才能安心。
除了金钱上的资助以外,杨碧荣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她一有时间就去看望贫困学生,逢年过节就为孩子们带去水果、牛奶、月饼等物品,和贫困学生的家长亲切交谈,陪着学生一起择菜、洗碗,利用寒暑假时间帮助学生温习功课,辅导学生做英语作业。杨碧荣老师今年已经40岁,她从教二十年,资助学生的钱大多都是在工资里挤出来的,很多贫困学生都在她的帮助和关心下茁壮成长,其中有高中生、初中生,也有很多小学生。
善良的人总是结伴同行,杨碧荣的事迹逐渐被大家熟知,社会上有能力的好心人被杨碧荣的行为感动,出手帮助这位充满爱心的教师,这让杨碧荣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碧荣多次申明,一定会资助这些学生直到他们大学毕业。2018年,杨碧荣赞助爱国主题公益微电影,鼓励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被莆田市青艺联影视委员会授予“爱国主义人士”称号,获得了8000元奖金,她当即提出,要将所有奖金应用于学生资助,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她说,我是从偏远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资助贫困学生责无旁贷。杨碧荣就像是一朵血色玫瑰,她用热烈的拥抱温暖着贫困学生,让那些身处困境的家庭看到希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那些孩子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展现出青春的笑容。
杨碧荣不是年薪百万的成功人士,也不是身价过亿的影视明星,她对贫困学生的捐助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几乎是倾囊而出,在自己还有贷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资助,想尽办法提高收入,为的就是让贫困学生过上更好的日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现如今,在杨碧荣的关爱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构建出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大学梦。(印象贵州网记者 吴永胜 陈光昌)
责编:李茹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