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五一”假期贵州接待国内游客2309万人次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5-08 10:59:06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周清 赵林 吴楷林 点击: 评论:0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贵州旅游复苏势头持续强化——

5月1日至5日,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09.4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测算,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1.9%。省内游、乡村游、城郊游市场基本恢复。

旅游业是带动消费的催化剂。旅游持续复苏,消费随之升温,5月1日至5日,全省实现旅游收入94.80亿元,按可比口径测算,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47.7%。

景区客流攀升

5月4日,修文县贵州营地团建嘉年华基地的丛林营区人声鼎沸,高空极限、营地体验、射击对抗等团建、亲子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教练邓国林一脸惊喜地告诉记者,“没想到游客接待量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10%。”

为推动旅游复苏,丹寨万达小镇向游客派发百万元旅游消费券,同时举办龙泉山杜鹃花赏花季、杜鹃花非遗杂技节等活动吸引游客。成效显而易见。来自万达集团官网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丹寨万达小镇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其中5月1日单日客流达7.5万人次。

遵义市利用新产品、新线路、新项目吸引游客,“五一”假期期间,精心设计并推出15条“醉美遵义”精品主题旅游线路,遵义最值得打卡的18家品质民宿以及骑行探洞,地质科考等主题研学一日游、两日游等旅游产品,并推出30余项文化体育、民俗体验和趣味游戏活动。“五一”假期,全市接待游客4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1亿元。

5月1日至5日,全省纳入监测的108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71.96万人次。全省A级旅游景区开放率达99.52%。黄果树、梵净山、荔波等重点旅游景区达到最大控制流量。

游客多了,消费随之攀升。

位于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荷塘月色农家乐主打地道农家菜。据农家乐负责人介绍:“仅5月1日,农家乐就接待了300余名游客,总收入3万余元。”

长顺神泉谷景区内的木屋别墅已经预定至6月底。

租车市场同步升温。据携程租车4月租车订单显示,周边游、省内游是带动我省租车市场复苏的主要力量,贵阳是全国十大热门租车城市之一。

住宿业重启

“五一”前夕,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三春里·孟度假酒店的一段无边泳池试睡视频火遍网络。50%的房间已预订到6月。

5月1日,花溪区扰绕村星宿民宿正式开门迎客。5月1日至4日,入住率达100%。同位于扰绕村的大山里山物食居民宿,在“五一”节前就被全部预订。

百里杜鹃景区内的500多家客栈和民宿,已全部营业且生意红火……

随着旅游的火热,全省酒店、客栈全面重启。

3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针对省内星级饭店、乡村旅游客栈等进行奖补,缓解企业困难。

谈起复营,贵州习水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封秀英首先说的是“感谢政府的关心支持”。

该公司营运的习部大酒店、月亮台、岁月土城等5家酒店、客栈,共获得了11万补助金,“奖补资金给了我们走出困难的信心。” 政府助力,住宿业自身给力。

清镇市24°坞精品客栈在停止营业期间,从抓细节、环境、服务入手提升质量。

铜仁花果山维景国际大酒店优化硬件设施设备,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和员工服务技能培训,在复营业后给客人提供放心、安心、贴心的产品和服务。

兴义富康国际酒店利用停业期进行了客房翻新、墙面修补、改进餐饮和人员防疫培训等。

全省酒店、客栈在苦练内功的同时,积极开拓市场。通过降低房价、外卖食品、挂牌价折扣、捆绑销售景区收费项目门票等活动自救,迅速复营。

农家乐红火

5月2日,安顺市龙宫镇,山花绽放,翠色欲滴,村内不少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龙宫镇漩塘村马头组的龙宫人家客栈“五一”期间分外热闹,陆续到来的30余位游客等着吃午饭。老板熊定富和家人在厨房的灶台前穿梭不停,忙着为游客们烹制可口菜肴。复营业两月有余,熊定富的客栈营业额已有2万余元。

截至目前,龙宫镇121家农家乐先后复营。依托龙宫景区,龙宫镇农家乐生意渐渐好起来,带动了周边农户蔬菜、家禽的销售,菜籽油、龙字田大米等旅游产品的销量渐增。

与龙宫镇相隔百里的贞丰县,类似的景象也在上演。2月23日起贞丰县所有景区对游客免费开放,全县2209家餐饮行业全部恢复营业。

修文县诗雨润生态园,是贵阳市评定的五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水上乐园、民族歌舞演出、垂钓、烧烤、农家饭、KTV应有尽有,年均营业额超过200万元。

疫情停业期,老板李太荣关起门来专心研究菜式。功夫不负有心人,复营业后,食客众多。

旅游一业兴,市场百业旺。当下的贵州,旅游业复苏势头持续强劲,为促消费、稳经济贡献强大力量。(周清 赵林 吴楷林)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