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光明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大篇幅刊发《【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山更青,水更绿,发展永续》,聚焦贵州连续第9年举行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已成为贵州省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殷切嘱托的生动缩影。如今的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2.81%,拥有国家森林城市5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中心镇创建全覆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名片更加亮丽。具体报道如下:
春风十里,不如“植”此青绿。一场义务植树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小碧乡小碧村展开。一铲土,一桶水,小叶桢楠、金桂、香樟等一株株小树苗被栽下,迎风而立,绿意盎然。
这是贵州连续第9年举行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活动当天,贵州全省设1469个义务植树点,共计13.8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118万株,面积1.76万亩。
由各级干部带头参与、率先垂范的义务植树活动,已成为贵州省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殷切嘱托的生动缩影。如今的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2.81%,拥有国家森林城市5个,实现省级森林城镇中心镇创建全覆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贵州优良生态环境的名片更加亮丽。
不久前,在赤水市大同镇中共赤合特别支部旧址门口,刚从北京赶回家乡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向大家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杨昌芹说:“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落实落细,要带领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竹林占国土面积比例和农民人均占有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的赤水,作为“中国竹编工艺之乡”而远近闻名。杨昌芹所在的民族村是赤水市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也是赤水竹编的主要基地。2012年,这位赤水竹编第六代传承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目前公司产值超过2000万元,直接带动大同镇民族村500余人增收致富。
一根根竹子正在撬动绿色富民的“竹经济”,成为赤水发展的首位产业。数据显示,赤水竹业综合收入占GDP总量的50%左右,生态经济占比超过75%。竹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乐器、服装、艺术品等领域。在材料科学加持下,由赤水竹制成的竹纤维包装,与电脑等智能设备产品一同销往180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动包装材料实现“零塑转型”。
“竹子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发展。”在3月31日举行的“你好,中国竹”可持续发展行动启动仪式上,赤水市委书记汪能科表示,在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下,赤水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竹产业向着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青山多妩媚,绿水流不尽。
3月1日,《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对乌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进行严格管控。对乌江流域河湖岸线实施特殊管制,划定乌江支流河湖岸线保护范围,制定河湖岸线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岸线开发建设,促进岸线合理高效利用。
这是贵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长江保护法的重要举措。保护好乌江碧水长清,不仅是党中央交给贵州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和共同愿望。
3月中旬,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磷化工行业专项培训在黔南州福泉市展开。贵州是全国磷矿储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全国主要磷化工行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磷化工行业执法监管压力较大。
“我们始终按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黔南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黔南州以磷污染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持续推行“大数据+”环境监管机制,推动“三磷”行业实施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对矿产资源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开发利用,位于黔南州北部的福泉—瓮安千亿级磷化工产业园区,已形成“矿采选—原料初加工—产品深加工—耦合配套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性服务”的全产业链条,着力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磷化工产业聚集区、全国最大的磷系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基地。
“面对磷石膏处置这一世界难题,我们围绕建材、充填、制酸三大途径深入探索,初步构建起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必煌表示,以项目落地启动为契机,将进一步促进贵州磷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贵州工业领域碳达峰提供强力支撑。
陈冠合 吕慎
来源 光明日报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