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拂过,绿水相伴。漫步在南明河畔,随处可见绿树成荫,居民们在河边散步、晨练,在享受惬意时光的同时,也感受着美丽河湖带来的幸福感。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加大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成效明显。贵阳市南明河、遵义市赤水河、黔西南州万峰湖(贵州段)被授予为2023年度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
水清景美 是美丽河湖的底色
“南明河的夜景真是惊艳到我了!”“早上南明河畔散步,偶遇繁花似锦,配上贵阳的蓝天白云,绝了。”最近,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晒出南明河畔的美景,为风景秀丽的“母亲河”打CALL。这条曾经一度“失去生命的河流”已蝶变成为市民心中的美丽河流。
水清岸绿的南明河
20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南明河,水体开始变黑、变臭,从市民的直接饮用水源变为劣Ⅴ类水质。
2012年以来,贵阳市制定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持续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投入75.91亿元,新建再生水厂20座,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行动,将工业污染“拦”在主城区外。新建7套截污沟除臭系统,改善沿河空气环境质量。开展南明河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立贵阳市排污口整治动态化管理平台,实现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南明河从2019年部分断面不健康、亚健康,到2022年实现全河段健康状态。
同时,贵阳市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将南明河纳入生态环境执法要点,2017年以来,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8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680余人次,累计查处违法行为107起,罚款金额809.9万元,以铁的手腕护好南明河一湾清水。
目前,南明河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干涸了近20年的贯城河重现生机,实现了“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水环境治理目标。
鱼翔浅底 是美丽河湖的底气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没有在干流修建水坝、水库的一级支流,赤水河被称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庇护所”。近年来,赤水河珍稀鱼类长江鲟、胭脂鱼等消失多年的鱼类重新在赤水河出现。
鱼儿还家的背后,是对赤水河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
为进一步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屏障,遵义全力推进“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捕捞渔船、渔民全部退捕上岸,赤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段)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无限期禁止生产性捕捞,珍稀特有鱼类从禁渔前的29种恢复至现在的49种,鱼类早期资源物种数量由禁渔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
赤水河(遵义段)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同时,遵义全力推进小水电清理,赤水河遵义段共建有187座小水电站,其中整改保留25座,从2020年起用5年时间有序退出162座,2020年以来已退出125座。对未退出的小水电站下放生态流量,保持河流不断流。
经过多年集中治理,赤水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成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河”。2020年,赤水河(遵义段)“示范河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2023年3月,赤水河(遵义段)入选全国第二届“最美家乡河”。
人水和谐 是美丽河湖的底蕴
眼下正是亲水踏青的好时节,风光秀丽的万峰湖成为市民游玩的心仪之地。亲水步道、栈桥、钓台……丰富的便民亲水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如今烟波浩渺、美不胜收的万峰湖曾“一片狼藉”,网箱养殖泛滥失控、污水垃圾污染严重,过量投饵加重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万峰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对此,黔西南州开展大规模清源、清网、清岸、清违“四清”行动,统筹万峰湖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着力构建万峰湖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万峰湖湖面1367户网箱养殖户转产上岸,467万平米养殖网箱全部拆除,依法取缔钓鱼棚、水上购物店、水上餐厅、水上加油站、水上船舶修理厂若干,1463艘船舶安装“两污”收集处理设施,影响水体水质的最关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万峰湖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
黔西南州将“退渔还湖”综合整治、养殖户转产上岸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全域旅游、特色胡蜂、早熟蔬菜、精品水果等生态产业助农增收,实现湖区生态环境与经济产值同步提升,打造万峰湖利益共同体。转产养殖户年人均收入较上岸前增加40%以上,沿岸传统网箱养殖户切身利益得到保障,收获了绿水青山常驻、群众收入可持续增收的双赢局面。
一河风光,一河画卷。一直以来,贵州省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共同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数据显示,全省11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3%,主要河流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良好的水生态将河湖的美丽还水于民,人水相亲,碧水长流的美景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记者:黄晓云)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