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4月12日电 春日,万物复苏,正是踏春赏景好时候。在贵州赤水经济开发区国家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区(竹都广场)内,有一座竹文化博物馆,陈列着竹字头的造字演变形态景观、传统竹编工艺、竹雕工艺以及竹建筑等,呈现出东方艺术美学的神秘和优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立足得天独厚的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倡以竹代塑,节能减排,寻找到了一条“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第一课”,让赤水发展一节更比一节高。
赤水作为贵州省竹资源第一大县,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其中楠竹52.8万亩、杂竹80万亩,年可采挖各类竹笋15万吨。
据了解,目前,赤水市累计培育竹类加工企业近300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形成竹建材、竹装饰板材、竹工艺品、全竹造纸、竹家具和竹笋加工6大系列产品300多个品种;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100余项,注册竹乡品牌178个,创建贵州省驰名商标16个。依托绿浪滔滔的万顷竹海,打造了竹海公园、四洞沟等4A级景区5个,10万余群众“走上旅游路、吃上旅游饭、发上旅游财”。竹产业作为赤水市首位产业,迎来了创新发展阶段。(冉嫒嫒 孔祥乔)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