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企业化运行。主要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等绿色技术,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开展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这是落实“科技入黔”的生动实践。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的建立,是贵州科技体制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与突破。
孵化多个科技型企业
近段时间,在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试验基地,麦克斯韦增强现实(AR)显示技术光学实验室正在加紧装修。不久后,“麦克斯韦增强现实近眼显示技术”项目将在这里落地孵化。
“该项目来源于南方科技大学,拟研究一种基于波晶几何相位透镜的全彩麦克斯韦增强现实(AR)近眼显示技术。”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圣伊凡介绍,研究院与项目团队将在贵州成立项目公司,共同推动该技术转化应用。
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之一,于2023年3月正式成立,正通过研究院这个成果转化平台将碳捕集技术在贵州转化落地。
碳捕集技术可以让工业生产、能源利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收集、完成减排。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碳捕集材料性能和碳捕集工艺在捕集成本、捕集能耗、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自2022年底正式揭牌以来,不到2年时间,研究院以南方科技大学重要成果转化为核心,目前已孵化科技型企业8家,涵盖碳捕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
“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分别由南方科技大学、省科技厅、贵阳市人民政府、贵州省科技风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担任,实现了‘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在管理上具有先进性。同时,我们背靠南科大专家资源,能保证项目评估的先进性。”胡圣伊凡说,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研究院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引进项目都有对应实验室
去年,研究院用了一年时间,沉下心调研贵州市场,精准找到哪些技术可以落在哪个产业和企业上。和过去传统的技术先引进来再去找市场不同,研究院是先掌握市场,再去靶向引进技术,确保技术在贵州落地具有可行性。
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如何保证技术的可操作性?研究院在去年专门建设成果转化试验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试和放大试验,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成果转化试验基地,研究院根据项目需求布局建设实验室或中试线。
“技术不是通过PPT介绍就能了解清楚,而是要在实验室里才能直观呈现。”胡圣伊凡说,“市场和企业有需求要来看技术,我们可以直接在实验室里做验证给他们看,从技术前端研发,中端中试到后端市场,整个就形成了闭环。”
结合实际引进更多成果
“当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都是需要时间的,有些不会立马见效,但可能是未来赛道,我们要有耐心和定力。”胡圣伊凡说,研究院培育和孵化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仅能快速匹配市场,还可以不断进行技术迭代。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院很好地遵循了企业成长规律和市场规律。胡圣伊凡表示,在科技企业发展前期要由科研团队主导,但从生产的那一刻开始,就得由市场团队来主导发展。如果市场有需要或者风向变了,科研团队可以及时进行技术迭代或技术偏转,以适应市场需要。
正是秉持这样的思维,在孵化的企业中,目前有的已经拿到省内订单,产品开始被市场接受。
“任何产品走向市场都有一个过程,相信我们只要紧扣市场需求,前瞻布局,做好手里的事,努力就不会被辜负。”胡圣伊凡表示,未来将结合全省发展实际,引进更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研究院中试和落地转化,孵化更多科技企业,为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