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爱国卫生运动:健康领域的中国创举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4-08 10:52:4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付丽丽 点击: 评论:0

 本报记者 付丽丽

自1989年起,每年4月是“爱国卫生月”,很多年轻人也许都没有听过。

事实上,“爱国卫生月”来源于爱国卫生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疫病流行,群众缺医少药。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全国倡导发起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今天看来,意义依然非凡,可谓健康领域的一项中国创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环境整治 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日前,全国爱卫办等九部委印发《关于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为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各地要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爱国卫生运动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居家扫除,清理卫生死角,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孳生地,组织专业防制队伍开展灭鼠、灭蟑、灭蚊、灭蝇活动,预防和控制病媒传播疾病流行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研究员说。

刘起勇介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爱国卫生运动就与“除四害”相结合,以控制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目前,在我国40种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乙脑、疟疾等10种典型的病媒传播疾病。

“选择4月作为爱国卫生月,还有季节性考虑。此时在我国大多地区,‘四害’等病媒生物进入繁殖和快速增长季节,做好防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刘起勇解释,病媒生物控制要因地制宜,南方地区要重点开展清除积水等蚊虫孳生地治理和成蚊灭杀工作,有效预防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在夏季传播流行;北方地区要重点采取清除垃圾、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等鼠传疾病发生,同时做好越冬蚊防制工作。

刘起勇说,爱国卫生运动对除害防病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我国病媒生物密度稳中有降,病媒传播疾病控制效果显著。2007年,我国率先消除了丝虫病;2017年,我国控制了疟疾的本土传播。鼠疫等病媒传播疾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这也提醒人们,更要重视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的清洁,以保障较好的防控效果。”刘起勇强调。

科学消毒精准防护 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不得不说,爱国卫生运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仍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本次疫情中,初期病例和特殊场所聚集性病例的发生都与环境卫生有很大关系,在疫情防控中,环境卫生和消毒作用突出。”施小明说。

施小明介绍,疫情初期,他们就提出与病例密切接触的一线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指南和消毒方法;同时,动员全社会开展预防性消毒,尤其是人员密集场所和高频接触表面的消毒,加强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通风换气等综合防控措施,切断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的途径,减缓了病毒传播速度,有效降低了感染人群数量,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促进疫情形势的扭转。

以华南海鲜市场为例,由于环境复杂,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专家研讨,制定了专门彻底清理和终末消毒方案,先在市场内环境喷洒消毒和空气喷雾消毒;消毒完毕后,彻底清理市场内物品和垃圾;清理后对市场内进行清洗;最后对市场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和效果评价。

为应对防护服短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会议上,他们提出除隔离ICU外,其他隔离病区的一次性防护服可不考虑微生物指标,同时建议部分消毒产品应急上市,均被采纳,有效缓解了我国疫情应对关键时期一次性防护服和消毒物资短缺的问题。

“事实证明,及时发布有针对性的场所环境卫生防护、个人防护和消毒等防控措施,引导公众开展科学消毒,对减少人群暴露于病毒的机会,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从而推动各项防控措施顺利实施意义重大。”施小明说。

疫情基本向好 个人仍需做好防控

“目前国内疫情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国际输入压力加大,在保障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仍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科学消毒。”施小明说。

施小明表示,重点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对隔离病区、病家进行随时消毒和及时终末消毒;对医院、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对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的高频接触部位(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加强清洁消毒;对垃圾、粪便和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人人做好手卫生。

今年“爱国卫生月”的主题是“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属于低风险区,但低风险不等于没风险,在国内疫情基本向好的情况下,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环境卫生行为和习惯。”施小明说。

目前,他建议民众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减少去人员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勤洗手、讲究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外出或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等。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