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委员建言加强泉州非遗传承与保护 提升群众知晓率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07 16:03:53 来源:东南网 作者:谢玉妹 点击: 评论:0

 东南网1月7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在保护与传 承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7日,泉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各界委员纷纷立足各自领域,聚焦热点、难点,建言献策。泉州市政协委员、泉州市营养健康协会会长林海云也带来了自己的提案——加强泉州非遗传承与保护。

作为海丝起点、世遗之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11月底,泉州市有世界级非遗项目6项,国 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262项,县级628项;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3人、省级204 人、市级472人。

林海云认为,近年来,虽然泉州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群众对泉州的重要非遗项目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不同非遗项目的推广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宣传推 广方式也比较传统。

林海云提出,要将“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融入创建“世遗典范城市”工作大局,全力讲好“世遗之城”的“非遗故事”,大力建构市民的文化自信。“要加强对市民的 宣传教育,加强策划,善用新媒体平台,以市民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让更多普通市民了解什么是世遗、什么是非遗,泉州有哪些重要的非遗项目,魅力在何方。”林海云认为,在非遗项目宣传推广时,要尽量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出现“冷门”项目“坐冷板凳”的现象。如南音、木偶戏等市民的知晓率较高,而刚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该项目包含安溪县乌龙茶制作技艺)以及同为世界级非遗的“送王船”等,在宣传推广力度上偏 弱,市民知晓率不如前者,为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方案。

在非遗文化的应用上,要将之融入世遗典范城市创建中。如:在泉州古城的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公园、公共建筑、城市雕塑、城市装饰、商业门面、建筑物立面设计、 节假日、工业产品设计、居家装修、文化活动等,都尽可能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在林海云看来,在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应树立“非遗”产业化开发的思路,用产业带动保护,用商业思维促进有效传承。在城市更新中,“非遗+”新业态发展,如:“ 非遗+文旅”“非遗+文创”等,可以实现非遗的价值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此外,在信息化时代,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将成为主流趋势。“非遗”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有利于“非遗”向创意文化产业积极转化,促进“非遗”文化形态转型升级。

为让非遗文化的保护、管理、传承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林海云建议在泉州市原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非遗传承与保护条例。同时,各县市区应根据各地非遗文化的特点、特色,配套完善相适应的规章和制度,使规定具体化,管理责任化。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