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吴明宇 见习记者/宋少航 通讯员/李军)当老传统遇到新观念,当古建筑邂逅新技术,如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将历史文脉和文化根基继续传承下去,如何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打好文旅融合牌,这是省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2023年广东省两会前夕,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围绕“粤港澳三地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合作”建言献策。
在叶农看来,悠久灿烂的文化传承、独特的自然地理,为广东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化名片,培育岭南戏曲、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等特色品牌,创新展示展演“盘活”馆藏文物,推动了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三地应加强合作,在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方面,引领潮流,再创辉煌。
“粤港澳三地虽然地理上相互毗邻,在文化上同根同源,有共同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体系,但三地对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使用的方法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叶农指出,国家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但各地在实施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对此,他建议,要提高认识,将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作为在港澳地区坚持完善“一国两制”和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措施,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拓展粤港澳三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整体规划粤港澳地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将港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起来,共同构建粤港澳三地历史文化圈,形成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大湾区模式”。
“还可以联合进行历史文化普查、认定工作,共同制订涉及三地的地方标准,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关工艺流程的认定等等”。叶农在采访中指出,三地可以依托各自的优势,开展系列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基础性工作,研究制定诸如粤港澳古建筑保护与活化的统一标准、岭南文化统一课程标准等系列地方标准,并在粤港澳三地实施与执行,将文化“同根同源”体现在实处,将“人文湾区”建设落到实处。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