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中国电影: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0-05-27 11:55:02 来源:《求是》 作者:中国文联党组 点击: 评论:0

   这是一组让中国电影工作者难忘的镜头:2013年9月,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习近平总书记与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亲切握手并致以问候;2018年6月25日,总书记专门致信勉励8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同志;2019年11月,总书记亲力亲为,积极倡导通过国际制作助力电影“走出去”,号召金砖国家电影人深度合作,开创电影国际合作新篇章……

  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大庆爱国热情超燃的画面:中国电影不仅为国庆奉献了精品力作,更让看电影成为人们抒发爱国热情的重要方式——《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重点影片,激发了电影市场的蓬勃活力,五天的国庆档票房就超过34亿元。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2.66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主旋律影片成为这个历史新高的现象级产品。

  从《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弘扬革命历史的红色基因,到《地久天长》让现实题材走向生活深处;从《流浪地球》开创中国科幻电影新征程,到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战狼》系列对电影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新探索,到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不断高扬,持续涌现的精品佳作,动力强劲的电影市场,蓬勃旺盛的创新热情,昭示着中国电影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无穷潜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电影事业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文艺工作和电影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怎样发展中国电影、创作什么样的电影作品、培养什么样的电影工作者等重大问题,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把我们党对电影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如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从更高站位上准确把握中国电影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是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些重要论述,鲜明而深刻地阐明了包括电影在内的文艺工作在新时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必须从更高历史和政治站位,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电影战线肩负的重要时代使命,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同名主题曲响彻全国各地,激荡起高昂的爱国热情。影片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讲述了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勾连起全体人民的时代记忆,献礼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图为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电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精神产品。在新时代电影创作生产中,秉持什么样的立场,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强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电影的人民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以电影精品奉献人民。

  以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引领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决定着如何塑造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强调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着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这些重要论述,回答了以什么引领电影创作生产的重大问题,明确了电影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的价值追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把爱国主义作为电影创作的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找准着力点,是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强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电影创作生产的动力源泉,明确了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着力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把创新精神贯穿电影创作全过程,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谱写讴歌时代精神的中华民族电影新史诗。

  如何正确处理电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新时代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要坚守艺术理想,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做到德艺双馨。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如何正确处理电影两种属性的关系,明确了做好电影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电影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严肃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科学论述、重要指示批示和直接关怀,是中国电影由大变强的思想源泉、不竭动力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将其转化为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电影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电影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呈现出许多别的国家不具备的制度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电影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多项扶持优秀电影作品创作和推进电影产业发展、电影市场繁荣组合配套措施,为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和资金保障,持续吸引优质资源资本进入电影行业。

  2018年,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由中宣部统一管理电影工作,这是加强党对电影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战略安排。电影局转隶中宣部后,中央各部门积极策划、支持拍电影,协力推进行业发展。比如,《紧急救援》等作品就有中央部委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抓住影视业普遍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聚焦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规范影视企业经营行为等根本性问题,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影视行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电影《攀登者》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珠峰北坡登顶的故事。影片展现了中国登山队员勇攀珠峰的顽强意志和崇高精神,开启了国产电影在登山、冒险类型上的新探索,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电影档的重点影片。图为电影《攀登者》海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这些重要制度和机制,必将为中国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制度护航,政策保障。广大电影工作者把个人的电影理想融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把党和人民对电影的期待牢记在心,积极转变艺术观念,努力扎根生活,潜心艺术创作,坚守社会责任,恪守职业道德,把电影艺术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大潮之中,努力实现从镜头语言、技术创新到文本叙事、文化内涵、美学风格等的多重转变,以优秀的作品响应党的号召、回报祖国和人民。《十八洞村》、《找到你》、《你若安好》等影片,深度关注社会现实,以更加敏锐的视角、更加丰富的手段、更加温暖的笔触描绘大众生活,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了富有个性又立体饱满的艺术形象,让人们从银幕上感受到温暖、看得见希望、守得住梦想,引起广泛共鸣,用电影梦把中国梦装点得更加壮丽。

  新时代的中国电影高扬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以电影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爱国情怀,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人民心声;《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采用强节奏感的叙事风格、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大冲击力的动作设计等电影技法,反映了勇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事迹,极大地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和爱国情怀,赢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流浪地球》等将生动感人的精彩故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其中,把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尊严、中国的担当充分展现在银幕上,用电影艺术语言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为人类战胜可能面临的灾难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更为可喜的是,中国电影的类型不断丰富,2019年国庆档,一批主旋律影片成功登陆商业大片市场,开创了主旋律电影创作与工业生产的新里程;《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开创了新路;《哪吒之魔童降世》立足中华文化,融入当代价值关切,创造了国产动画片奇迹。

  与此同时,我国电影工业体系越来越完备,我国的一些影视制作基地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战狼》系列、《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影片做了很好的工业化探索,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有所提升。“中国巨幕”打破IMAX的垄断,一些国产技术设备生产实现弯道超车,为走向电影强国积攒了电影科技上的丰厚家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释放电影人口红利,我国电影市场不仅体量大,而且增长快,2018年全球票房增长1%,中国票房增长9.06%,是全球票房增长最快的国家,超过全球票房的五分之一,成为全球票房的主要增长引擎。据统计,2019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超过60%;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7000余块,其中3D银幕60600余块,约占90%,总银幕数跃居世界第一。电影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务实推进,中国电影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彰显,一些国产影片开始进入西方发达国家主流市场,一些中国企业投资并购海外优质电影资产,在海外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展也很受欢迎。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弱项、短板和挑战。比如,2018年,我国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仅次于美国、印度,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部电影上,大多数电影默默无闻。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有人才缺大师、有作品缺精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影创作质量与时代新要求、观众新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也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影视企业虽然数以万计,但龙头企业十分缺少,专、精、特、新的优秀中小微电影企业还不多。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加快电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和引导电影消费,积极培养电影版权、资本、技术、人才等电影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做大做强影视基地,提升服务拍摄能力、后期制作能力和配套保障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同时,我国电影市场管理和行业治理还比较粗放。近年来,国家对电影行业中天价片酬、偷逃税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大力整治,这说明我国电影整体生态还需要净化和涵养。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我国电影所占的份额还很小,缺乏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影片。这些问题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繁荣发展来解决。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促进新时代电影事业繁荣发展,要站在国家文化战略高度上加强谋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电影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强电影创作生产入手,着力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开创电影工作新局面。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的故事改编。在万米高空,飞机突遇驾驶舱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在这个生死关头,英雄机组正确处置,确保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图为电影《中国机长》海报。

  抓住“出好片子”的中心任务,聚焦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更多精品力作奉献人民。新时代的电影不仅要在作品数量和类型上丰富多彩,更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当前,聚焦现实题材创作,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坐标,围绕史诗般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火热生活,对脱贫攻坚、经济发展转型、重大科技进步等富有时代感的题材进行深入开掘。影片《我不是药神》讲述了我国患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急群众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堪称新时代现实主义电影的示范之作。大力提倡电影题材多样化,提升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耕细作,开掘其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创作要大力扶持,鼓励尝试采用科幻、动画、戏曲、纪录等多种类型,推出更多感知国运、讴歌时代、激励人心的扛鼎之作。

  打牢“讲好故事”的基本功,推进电影艺术整体创新。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讲好故事,首先要抓好剧本,加大对优秀编剧的发掘培养力度,让编剧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经济回报。认真锤炼电影语言,善于将历史大事、家国情怀融入普通人物和百姓生活,润物无声地讲好温情温暖的故事,展现美好、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意资源,世界电影同行都想方设法积极运用,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人更应当仁不让,用中国历史文化精华和新时代的中国气象为电影艺术想象注入生机活力,为电影创作打开新的天地。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在2019年暑期上映后,创造了国产动画片的票房奇迹,好评如潮。图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加快建设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是高度工业化的产物,推动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科学利用现代电影工业最新技术,努力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硬件技术的标准化,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不断提高电影制作的整体水准。同时,加快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瞄准世界先进科技,加大对前沿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提高技术运用能力,促进中国电影的深度变革,用一流的技术提升制作水平、打造一流作品。电影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文化门类之一,电影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影市场体系,注重涵养产业生态,依法规范行业市场秩序,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在保持适当增长速度的同时,开创电影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评价标准,切实加强改进电影理论评论。电影理论评论是党领导电影事业的重要手段,肩负着引导电影创作、推出电影精品的重要职责。精品之“精”,就是要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就是要使作品具有洞察力和思想性,深刻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深刻体现对人生理想和价值的崇高追求;艺术精湛,就是要使电影作品以审美的方式观照生活,按照美的规律锤炼富有个性又立体饱满的艺术形象;制作精良,就是要以严肃的艺术态度和严格的艺术标准,精心设计情节,尽心演绎角色。坚定文化自信,明确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切实加强电影理论评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价和鉴赏电影作品,把好电影发展的方向盘,防止用西方的理论、好莱坞的标准评判剪裁中国电影,防止“唯票房论”。

  发挥“国家名片”的重要功能,展示良好中国形象。电影作为“铁盒子里的外交大使”,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有效而生动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用电影作为重大外事活动文化交流桥梁的典范。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一带一路”倡议首场演讲时,讲述了中国音乐家冼星海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在战争年代结下患难之谊的动人故事。在两国元首的关心支持下,这一段佳话被创作成电影《音乐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越来越强。我们的电影传播需要针对不同国家,推出符合当地国情、习俗的电影,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形象,让外国观众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加深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增强电影原创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市场份额。同时,重点加强国产电影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发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持“德艺双馨”的人才标准,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电影工作者。推动电影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德艺双馨的电影人才队伍。作为现代电影工业的核心要素,电影人才构成十分复杂,需要精心规划和悉心培养。电影工作者是一个高光职业,很容易受到社会关注,成为舆论焦点。但电影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电影要打动人心、赢得尊重,创作者就要追求德艺双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作为文艺战线的排头兵,电影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人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成风化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饱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和理想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牢记自身肩负的文化责任和社会担当,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包括电影家协会在内的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国电影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发挥在文艺行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引领、道德引领、价值引领和行风建设结合起来,把团结引导和服务管理结合起来,凝聚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