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扬州:打好“运河牌 古城牌 文旅牌”,彰显古城文化厚底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1-13 16:00:09 来源:扬州发布 作者:居小春 张孔生 点击: 评论:0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持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品牌,彰显古城文化底蕴……刚刚结束的扬州市两会上,运河、古城、文旅成为热议话题。

如何打好“运河牌”“古城牌”“文旅牌”?记者采访了相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打好“运河牌”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径

2022扬州运河文化非遗大师精品展。

 

 

“作为市属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我们将聚焦主业,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径,为打好‘运河牌’贡献力量。”扬州运河文投集团总经理朱宏兵说。

朱宏兵表示,目前运河文投集团拥有谢馥春、广陵古籍刻印社等“老字号”企业,将充分发挥在手非遗资源优势,强化跨界合作,推出更多联名产品、数字藏品,实现“老字号”品牌、国家级非遗项目“出圈”破阵;深挖扬州“运河十二景”中“双宁古韵”天宁寺、重宁寺等古建的商业价值,推出系列具有创意性的特色文创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文投集团还将积极实施重点项目,塑造运河文旅项目新看点。”朱宏兵介绍,将加速推进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等在建项目,推进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核心工程之一——双宁运河世界遗产园和486片区改造提升项目等储备项目进度;发挥运河大剧院、歌舞剧院等国有院团优势,引进、创排更多优质的运河元素剧目,助力打好“运河牌”。

打好“古城牌”

推动扬州游、扬州工、扬州宴、扬州居深度融合

扬州老城区。

 

 

“要彰显古城文化底蕴,加强古城保护与文旅功能联动,推动扬州游、扬州工、扬州宴、扬州居深度融合,让古城更有烟火气、沉浸感。”扬州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安朝说,要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丰富“美”的内涵,在打造更有标识度的名城品牌上提速增效。

徐安朝介绍,将聚焦18.25平方公里的扬州古城,系统实施“1+8”方案,用“绣花功夫”推动古城遗存保护、有机更新、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将重点推进皮市街片区保护更新、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二期、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等23个重点项目。同时,找准古城原住民“去”和“留”平衡点,有序开展公房修缮解危,同步推进居民腾让安置,扎实开展“一水一电一消防”整治。

“我们将加快迈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新步伐。2023年力争完成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中心基础建设,启动研发‘数字古城’系统。”徐安朝说,2023年还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3个、面积237平方米。“通过城市更新改造,让市民享受更多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打好“文旅牌”

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办好“四季旺游”活动

渡江桥夜景。

 

 

“我们将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办好‘四季旺游’系列文旅活动,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沈文杰说,围绕打好“文旅牌”,市文旅部门今年将坚持大项目带动,坚定不移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三湾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瘦西湖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在“国字号”品牌创建上求突破。

“今年还将依托扬州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打响‘运河扬州、休闲扬州、乡村扬州、非遗扬州’四大品牌。”沈文杰介绍,扬州将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推出串联瓜洲、湾头、邵伯等运河名镇的精品线路,提升运河水上游览巴士体验感;聚焦“温泉、美食、古城”资源,办好“扬州的夏日”系列活动,推出“冬游扬州食泉十美”系列产品;加大生态游等“微度假”“微旅游”产品供给,办好乡村旅游节、自驾房车露营大会;用好用足扬州非遗资源,推出一批非遗生活馆,办好“非遗购物节”、非遗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提升扬州非遗品牌影响力。

“我们还要积极用好‘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三张世界级金字招牌,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融合。”沈文杰说。

记者 居小春 张孔生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国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