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前行赓续中华文脉,守正创新焕发勃勃生机。过去的2022年,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统筹谋划、高位推进、狠抓落实,进一步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深耕人文沃土 激发文旅强省建设时代活力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2022年,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保护传承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重点工作任务进展迅速。先后修订颁布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甘肃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级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做到非遗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022年,争取中央财政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686万元,省级财政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补助甘肃省2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2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8个省级非遗项目,组织开展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支持54名国家级、419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了2021年度中央、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做到定期监控、动态管理。
启动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圆满完成了91家省级非遗工坊年度信息登记、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和全省非遗工坊管理人员培训班的承办方案征集等工作。全省非遗保护领域注重系统全面谋划,把握重点关键要素,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彰显文化自信,振奋人心,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提质增效 构建保护传承弘扬崭新格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22年,甘肃省首批8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新鲜出炉,甘肃省非遗保护领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做特色,推动全省非遗整体性保护工再上新台阶,为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夯实根基。
2022年,省文旅厅、省人社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认定28家省级非遗工坊,今后将通过“非遗+文创+培训+电商+展销+乡村旅游”等多种途经建设非遗工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非遗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耕文化保护相结合,不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
2022年,省人社厅完善了非遗保护人才职称评聘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评定高级职称。省教育厅支持成立甘肃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省工信厅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定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并推荐申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总工会将非遗传承人和陇原工匠评定结合起来,从工会渠道支持非遗人才建设。兰州文理学院非遗保护本科专业首批45名学生于秋季入校学习。
青春正扬帆,奋斗正当时,甘肃文旅人矢志担当作为的务实工作举措,推动甘肃非遗系统性保护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重点工作、民生工作,甘肃非遗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走上新时代的大舞台。
注重培根铸魂 精彩演绎文旅惠民壮美篇章
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甘肃标识。壬寅虎年春节期间,全省非遗保护领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举办线上线下非遗展演活动94项、200余场次。全省80余个非遗官方账号、700多个优质非遗年俗视频参加第二届“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获得文旅部非遗司发文表扬。
深度体现甘肃文旅人秉承丝路精神、复兴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自觉。浓情六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在张掖市隆重举办,“甘肃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成果展”、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如意甘肃 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专场晚会、“甘肃省非遗影像展”等各项重点活动依次呈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现象。
2022年,省文旅厅成立工作专班,以甘肃秦文化和西戎文化考古成果“战国豪车”为主题,创意研发具备实用功能、展示展览功能的秦文化和西戎文化非遗文创产品,9月14日,“让文物活起来”---张家川马家塬遗址战国戎人车舆复原展出仪式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广场进行,首批四辆战车、八匹铜马复制品精彩亮相,惊艳兰州,打造出叫响陇原、走向全国的非遗传播品牌。
全省非遗保护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故事,演绎甘肃精彩,努力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新作为、新局面、新气象,为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作出了积极贡献。
文字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祁晓亮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