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6日电 (记者 许婧)一场学生年龄跨度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汇报演出14日在贝多芬广场音乐厅如约而至。这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专业老师段维拉的第十三场学生钢琴音乐会。
《e小调奏鸣曲Op.90第一乐章》《d小调奏鸣曲Op.31,No.2第一乐章》……今年恰逢“乐圣”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段维拉在演出曲目挑选了多首贝多芬的奏鸣曲以示纪念。
这场音乐会的20位表演者中,有刚学了2个多月钢琴的小琴童,有上海音乐学院大二学生,其中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演奏者是钢琴专业的学生,余下是段维拉平时业余时间教授的小琴童。
从教16年的段维拉说:“我从事钢琴教育事业之初,就曾立下过初心,它是我发自真心的一句话,那就是‘初心不改,始终如一’。”
“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要在教学中永远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段维拉解释道,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围绕着孩子们在艺术上的健康成长这个中心,科学而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
2004年,段维拉策划了第一届《春天的音画--学生音乐会》,为学生们打造一个展现实力的舞台,“我希望借助汇报演出这样一个表演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才艺,收获‘成功自我’的机会。借此契机,学生们可以反思和回望自己的学习历程,总结成绩,并找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之处。”段维拉相信“耕耘必有收获,浇灌必有花香。”
“从教学观点看,舞台演出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汇报音乐会就成为每年的压轴好戏。”段维拉告诉记者,平时教学中,她更注重钢琴基本功训练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比如本次汇报演出,业余琴童选曲多是钢琴经典曲目,既兼顾旋律优美、有趣味,又兼顾夯实弹奏技巧及演奏方法;专业学生更加以专业的水准严格要求,大量的涉猎不同风格作品,精准把握作曲家的乐思,提高舞台表现力及张力。
谈及钢琴演奏,段维拉坦言,钢琴演奏的本质是一种音乐表演艺术,在这个领域,对各方面的艺术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从入门学琴到规范训练,从示范演奏到作品诠释,从艺术想象与创造,直到音乐会表演,每一环节都是首尾相接,环环相扣的。从初级的技术训练到更高的艺术展现,都呈现着艺术上“一步一个台阶”的发展过程。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功课紧张,练习时间少,每天只能半小时,还可以学钢琴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段维拉表示,说到底,钢琴不是教会的,是练会的。如果客观上实在困难,每天只能半小时练琴,只要能严格、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仍然可以进入有效的教、学程序的。
段维拉希望,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作品、不同音乐家作品,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到艺术音乐的美,能够感受弹奏过程中的乐趣,从而更加自信独立,同时也能将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要像傅雷先生在《家书》中告诉傅聪的那样,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先做音乐家,再做钢琴家。”(完)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