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频道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黎平县:庭院美化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3-06-30 23:11:24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姚进忠 点击: 评论:0

  贵州文化网讯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是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城乡的重要举措。今年来,黎平县认真落实《黎平县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实施方案》,围绕院落美、村庄美、田园美、人文美目标,以实施庭院净化、庭院绿化、庭院文化等为抓手,在全县 321 个村实施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在农户家庭卫生“六净”的基础上,深化拓展“三清一改”,建设庭院美化示范村、示范户,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清洁制度,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着力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力促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统一,以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

  在黎平肇兴侗寨,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街巷硬化畅通、文明提示标语随处可见,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侗寨图景。

  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以来,全县各村各寨、各家各户趁着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整治房屋前后,清杂草、清水沟、围栅栏、整理脏乱、布局庭院、栽花种果蔬、美化绿化庭院……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黎平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着重清理乱堆乱放垃圾,拆除违建房屋、棚架等,营造干净整洁、和谐美观、生态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黎平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工作专班,制定专项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围绕人居环境中的“堵点”“痛点”“盲点”,以党建引领干群共同发力,高位推动乡村庭院“换新颜”,全面打造“宜居”的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庭院“美化”“绿化”、“走深”“走实”。

  全县出动党员干部2万余人,发动群众14万人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村寨卫生大扫除6858场次,开展环境整治14819处,清理水塘1021个、水沟8万余米,转运4583.76吨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农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拆除废旧圈舍和乱搭乱建1190处,清理整顿与村寨不协调的“蓝顶瓦”2400余处,维护检修村寨公共基础设施5000余处,新建卫生厕所1413户,建农村公厕8座,开展公厕环境卫生问题整治668座,有效提升了村庄清洁程度。推进河道“四乱”清理整治,开展河道保洁2000余人次,清理河道300余公里,清理淤泥砂石300余吨,清理垃圾200余吨。全县乡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呈现出“布局美、生活美、环境美、身心美、和谐美”的全新面貌。

  黎平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带动乡村美起来、群众富起来。

  “你看这个包谷,可以直接当水果吃,甘甜可口。”来自黎平县城的赵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八舟社区奇特果园的视频时说。

  “我们立足八舟靠近城区的优势,把奇特水果做成富民产业,带动了社区20人就业,每月为他们分别增收3000元以上。”八舟奇果乐园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国群介绍,家庭农场是一个集蔬菜、水果、花卉、苗木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现已建成了“园里有菜、菜中有果、果下有鸡”的现代化高效益农业基地,端午节期间,吸引500余人到基地采摘。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水口镇岑信村建设“微花园”18个,种植黄蜀葵6000株、花椒280棵、“微鱼塘”26个,投放鱼苗1000余公斤,预计实现庭院经济收入10万元。

  今年以来,黎平县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契机,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将庭院内空地、村内闲置土地、房屋前后、池塘边、村内防火线、主街两侧、拆除空地、河道边等空置地建“三园”、建停车场,既美了村庄靓了庭院、也添了经济暖了人心。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中,全县建成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10404个,村公共区域播散花种1233.76公斤、新植树14030棵,小三园的建设提升庭院美化内涵,为和美乡村大家园增添了色彩。

  围绕庭院美化、庭院经济以及卫生净化开展文明户、守法户、示范户等榜样评选活动688场次。截至目前,全县推选出示范户1028户,其中:庭院净化示范户571户、庭院绿化示范户325户、庭院文化示范户91户、庭院经济示范户41户。

  同时,探索“庭院+旅游”等发展模式,拓宽庭院经济载体。目前,全县培育有杨梅、蜂蜜、腌鱼及腌鱼产业下端农产品等乡村土特产168个,农家乐83家。通过发展庭院经济,丰富农村的经济业态,带动群众增收,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旅游环境“新生态”

  “我村利用好非遗文化旅游资源和和美城乡建设成果,以‘非遗+旅游+研学’的发展模式,打造高端民宿,走出一条可发展、可复制的非遗文化体验游之路。”肇兴镇纪堂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陆敏说,7月份纪堂村民宿房间已全部预定,6月底将迎来第一批来自杭州的12位游客,通过吃住行,娱乐游等研学旅游模式,预计为村民带来30余万元旅游收入,可带动就业50余人。

  尚重镇以和美城乡建设为契机,也建起了精品民宿10栋60余间客房,今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民宿经济综合收入60余万元。

  “酒店今年上半年旅游营收45万元,同比增长40.63%。”双江镇黄岗村民宿禾仓酒店负责人陈禄敏说,旅游人数的增多,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黎平县以打造特色小镇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成立了县、乡庭院美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分解“庭院美化”任务,建立清单台账。组织人员下沉一线指导,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清洁行动,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氛围,助推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围绕庭院美化目标,以全面清脏、集中治乱为重点,实施庭院净化、庭院绿化、庭院文化,拓展“三清一改”,强化保障督导,高位推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健全常态化清洁制度,着力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整合资金,投入3409.6万余元建设传统村落励志超市、村级道路、三园、农村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购买垃圾清运车、垃圾桶,新建或维修寨内排水沟、硬化通组道路、新建公厕等,争取500余万元投入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共同缔造项目投资600万元,实施重点村落的村容寨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号召乡贤集资、社会力量集资和整合乡镇(街道)资源等方式投入833.87万元推动庭院美化工作,全县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现在,农户的日子越来越好,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和美乡村建设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喜人,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黎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阳超说。

  “黎平县坚持用好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努力在民族文化游、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上下功夫,从交通改善、基础配套、智慧旅游、景观提升、文化展示、业态提升六个方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打造侗乡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环线。”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说,黎平县将以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为契机,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县域内的300多家客栈、民宿,优化旅游景区环境,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倡导文明新风除陋习

  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干净的路面、精美的墙绘、整洁的小院……黎平的苗乡侗寨沐浴在夏日的暖阳里。

  近日,走进九潮镇高寅村,干群齐心协力,栽花、种树、编织篱笆、序化庭院、投放观赏鱼、清理环境卫生死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把乡村庭院装扮得生机盎然。

  “现在村子变美了,群众幸福感、自豪感增强了,就拿这个健身步道来说,以前没有什么装饰感觉空空的,现在美化了,走过来感觉心情舒畅多了。”高寅村村民吴学豪开心说。

  黎平县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坚持卫生清洁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节点性活动与常态化机制相结合、表扬激励与工作督促相结合,全面实施庭院净化、绿化、文化,不断提增乡村庭院“精气神”。

  引导321个村将环境卫生保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改善乡村外在环境、提升乡村人文素养的“内外兼修”,让文明新风沁润人心,社会风尚向好向善,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黎平县以绘制文化墙等形式,打造丰富多彩“庭院文化”,绘制了文化墙(匾)800余处,文化墙已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建成村(社区)“合约食堂”344个,321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建立实现全覆盖,159个村建立“文明积分”制度。

  肇兴镇岑所村将婚事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从减陋习、减负担、减铺张三方面,制定文明新规,设立移风易俗“公示榜”,建立红白理事会,让彩礼限“高”,陪嫁“瘦身”,不攀比、不铺张等文明新风正逐步形成社会新风尚。目前,该村已简办红白事22场,为村民节省酒席费用20余万元。

  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中,黎平县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2050余场次,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宣传活动1080余场次,落实移风易俗承诺1.36万人,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午后的阳光灿烂,在肇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群众齐聚一堂,专注参观刺绣作品。

  “黎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设有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文艺创作室、文化活动室、科普宣传室、妇女之家等功能室,为职工群众提供活动场所。文明实践活动丰富了职工群众‘茶余饭后’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已成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黎平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主任黄国昌介绍,随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之风渐入人心,目前全县已建立3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8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人员7.85万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60余场次。

  如今,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风尚已在黎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绘就了一幅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 (姚进忠)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民生频道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