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物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苗族芦笙制作的“最后守望人”——莫厌学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15-01-30 22:33:13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作者:宁 坚 点击: 评论:0

   芦笙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最常用的一种乐器,在贵州各地的苗族村寨里,每逢节假日,苗族民众必定会举行芦笙会。因此,芦笙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和象征,也是苗族民众的思想纽带和精神支柱。

 
    贵州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的芦笙制作已有400多年历史,该村80户人家中就有12户是芦笙制作专业户,年加工芦笙超万支,产值30余万元,被誉为“芦笙制作第一村”。
 
    今年63岁的苗族汉子莫厌学,是排卡村一名拥有国家级非遗第一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称号的艺师,他出生在一户已经五世相传的芦笙制作世家,从16岁起就跟随父亲制作芦笙,47年来,他从未中断过芦笙制作,从他手中制作出来的芦笙音质圆润、做工精湛,素雅光滑,玲珑精巧。他认为,芦笙不仅是一件乐器,它奏出的音调是语义性的,也就是“芦笙是会说话的”。苗家人通过芦笙吹奏,借乐器来言情志事,传达明确的语义。2006年,莫厌学获得了 “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称号。
 
    贵州民间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所以莫厌学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开办一所学校,把县里所有的民间艺人都请过来,让他们培养手艺的传承人。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基本没人愿意学习芦笙制作了,能熟练制作芦笙的艺人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我们只有把手艺传下去,才算对得起“传承人”这个称号。
 
    其实,保护了艺人的传承,就等于保护了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像莫厌学一样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坚守这门古老手艺,成为芦笙制作的“最后守望者”的“中国梦”。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