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物 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吴万良:八旬“老木匠”家的工匠文化精神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29 11:05:36 来源:贵州文化网 作者:吴古昌 点击: 评论:0

  1月27日,天气寒冷,有一位85岁高龄“老木匠”依然在忙着加工酒甑,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执着追求“老木匠”精神,他就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小场坝村纳早组有着65年木匠历史的吴万良。

  这口酒甑吴万良用30块木方子、用自制木结构抱钻给每块方子钻四个洞孔、用竹梢子拼装组合而成,酒甑高80公分、上口内空94公分、下口内空82公分,用传统手工艺前后经过3天精心打磨加工成木结构酒甑。

  吴万良用自制木结构抱钻给每块方子钻洞孔

  这口酒甑是龙广镇纳桃村村民李光伦请吴万良加工的,加工费400元。酒甑的每一个组合零件、每一道工序,吴万良都精心打磨,做到结实、美观、坚固,吴万良在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木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吴万良打酒甑使用的传统工具一般有木马、斧头、锯子、刨子、

  凿子、抱钻、墨斗、油筒、三角尺、卷尺、锉子、木锤等10多种工具,一应齐全。

  吴万良加工酒甑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精细,每块方子镶边处用刨子推成一块板,看起来园平,酒甑上下口推平成水平线,并不时用一只眼睛半眯观看,还用卷尺量酒甑上下口的圆度,做到360度绝对园型,用起来一点不漏水、不漏气。

  吴万良用木块方子依次给酒甑镶边

  木甑天锅酿酒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传统蒸酒设备,历史悠久,这酒甑天锅的底面接触到锅里的酒蒸气,在锅里冷却水的作用下,自然凝聚成酒精水珠,水珠顺着锅底的锥形坡底聚集,集中流向中间的接酒槽漏斗里,而酒槽漏斗里的酒一直都是热的,酿出来的酒,不仅喝了不头疼,吃起来醇香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吴万良的木匠精神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56年至1959年,吴万良在安龙一中读初中,可哪个时候,要做勤工剑学,就学习木工,当上木工组组长,初步掌握木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参与简单的木工实践加工,从这以后就产生做木工的念头。

  吴万良用卷尺量酒甑上下口的圆度

  1959年,吴万良在安龙一中考上兴义中等师范学校读中师,1960

  年,由于当时农村来的学生都要返乡支农,于是学校就下放吴万良返乡支农,1964年至1970年,吴万良先后在安龙县万峰湖镇放羊湾小学和毛凼子村小学任教,当时在学校是最高文化。

  吴万良的父亲吴传高可算是当时有名的木匠,吴万良在教书的空闲时间,跟随父亲一起做木工,他父亲的手艺特别高,在木工这一行业,样样精通,当时人们居住的木结构高架房子,父子俩一同去建造,有时带一些徒弟一道做副手,有人称道吴木匠手艺高超。

  1964年至1980年,吴万良还在小组当会计,又称计分员,闲时

  就做木工,在父亲的带动下,吴万良做高架、猪牛圈、打门窗、打粮仓、加工桌椅、打家具、打嫁装等木工行业样样会做,久儿久之继承了父亲的木匠,也成为木文化的传承人。

  吴万良用自制三角尺画酒甑高度的墨线

  吴万良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态度,凭借着“钻劲”、“韧劲”、“干劲”精神,他作为一名木匠的一生热爱,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就在他身上体现。

  说起木匠或者手工艺制品都离不开鲁班这个人,鲁班是中国最早的木匠大师,吴万良至今使用的斧头、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匠工具,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万良常为临近村民打犁铧、耙等耕田农用工具,打搭斗、打牛车、打粉缸……等木制工具,他视木工为生命,视手艺精细为乐事,靠着这信念,在当时缺吃少穿的年代,吴万良的“老木匠”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

  吴万良用自制推刨推酒甑上口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万良的父亲离开人间时,他还接纳村寨

  的贺登松、贺廷合、韦登毕等喜欢木工的人作为学徒,在包得活路多的时候,带这些人一同出门做木工,在近处都是每天早出晚归,在远处做木工,总是几天才回家,有时还安排做木工排列时间,做完一家又接着做下一家,这样,吴万良的手艺一传一,十传百出门在外,靠的是要讲心德,把手里的活做精细,要对得起自己的心。

  在使用的木工工具中,大多数工具都是吴万良自制的,如车床、墨斗、锯子、刨子、钻子、油筒、三角尺、锉子、木锤等工具,有的工具还自制出来对外销售,方便别人使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械化越来越发达,铝合金门窗、塑料桌椅、砖混结构平房……逐浙代替木材,这给吴万良做木工的生意走向下坡路,他一直遵循的靠手艺吃饭的信念不流行了,但一些传统手工艺制品是无法取代的。

  吴万良工具房里的木工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分钟1500转的电动刨机逐渐取代了老式刨子,电钻取代了木钻,电锯取代了手工锯,钢筋水泥代替了薄薄的木板,铝合金门窗取代木门窗……如此这此取代,不过吴万良的工匠精神生动地体现在时代精神里,体现着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至今,吴万良的自制木匠工具有车床、墨斗、锯子、刨子、钻

  子、油筒、三角尺、锉子、木锤等几十种工具还保存下来,还在使用,有时还给别家维修、有时在家中加工木工,在传统的木工手工艺中,还依赖这些木匠工具。

  二十世纪以来,大多数农村木结构房子、砖瓦房都翻修成宽敞明的平房,而吴万良家的房子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造的木石结构瓦房,是吴万良亲自修建的,在一个木匠的工作坊,在散落的木屑间一壁墙上,一块木板横在墙壁上,凿子、铲子、钻、锉等工具整整齐齐

  地排列在木板间,厚薄不一的凿子一排排,应有尽有。

  曾经,手工木匠人是一个老百姓家日常生活的“佼佼者”,随着

  时代的发展,一些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化人们的视野,但工匠精神却永不过时,吴万良的工匠精神进一步弘扬传承着鲁班的工匠精神。

  虽然吴万良现已高龄,但他做木工的手艺仍然传承和延续着,保留着自己的工具房,日常家里用具损坏,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修理;寨邻家的用具坏了,他上门服务修理,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老木匠”

  家的“木匠精神”。(吴古昌)

  责编:彭会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非遗文化 > 传承人物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